画地为牢,县级医院自然命途多舛

时间:2011-05-17 16:03   来源:中国网

  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在第十四届中国医院院长论坛上说,据调查,全国90%的县级医院负债经营,而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是县级医院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5月16日 《新京报》)

  在医疗费用“高处不胜寒”的背景下,“90%县级医院负债经营”的现实来得着实有几分吊诡,甚至有点颠覆公众的认知,好在曹荣桂给出了答案——医院得通过收取患者医疗费用来消化债务,从而直接推动了医药费用的上涨。

  当然,这层因果关系有个前提——医院入不敷出。那么,医院又是怎样踏上负债之路的呢?曹荣桂表示,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是县级医院发展受困的主要问题之一。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使医院资金匮乏,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受限,这些又反作用于医院,形成恶性循环,加上管理水平滞后,县级医院的发展自然每况愈下。

  这个逻辑并没有多大问题,财政投入不足也是事实,因投入不足而举步维艰也不是县级医院的专利,譬如教育事业也因为长期达不到4%的投入目标而步履艰难,但这里面忽视了医院的自主性发展问题,道理很简单,为何罕见医院私立医院煽情暧昧地哭穷?县级医院的宿命不是“财政投入不足”所能一笔带过的。

  县级医院作为基层公益性机构,性质上虽具有非营利性,但非盈利不意味着一味排斥市场,不必顾及投入与产出关系;相反,一个成熟的公共机构往往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在市场轨道下实现公益属性的最大化回归,而不是动不动就以“公益”的招牌向财政伸手要钱。县级医院的发展,如果在“公益”的道路上画地为牢,靠山吃山,意图端着财政的饭碗高枕无忧、得过且过,而不去与市场充分对接,在竞争中提高管理运作效率,加强医疗人才培育,完善服务水平,改善医疗质量,“身陷囹圄”自然理所当然。

  独立精神、竞争意识的阙如,画地为牢的代价是“趋利经营”,而医院趋利之时,亦是公益空间逼仄之际。而另一方面,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全面覆盖,群众医疗卫生保健需求迅速增长,滞后的医疗环境、高企的医疗费用势必与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相矛盾,使得县级医院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中后天乏力,成为横亘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一道藩篱。

  投入不足固然是医疗发展短板,破解县级医院发展之困也必须加大财政投入。但最根本的破题之道还是根治基层医院长期以来的“财政依赖症”,拥抱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对医院而言,要引入竞争机制,自觉接受市场检验,向医疗市场问效益,以管理运作出成绩;对国家而言,要明晰基层医院营利浮动范围和职权,保证医院公益属性的归位。

  市场不相信眼泪,同样不相信徒具观赏价值的华丽外衣,充分的竞争和强势的公益担当才是基层医院的最终归途。如果一味使自己封闭起来,浸润于公共财政的牢笼中与民争利而无法自拔,县级医院的发展注定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熊志)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