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工商局8日在公安机关和高速公路执法总队支持配合下,查获一起源自贵州遵义的活鸡添加矿物质案,遵义市工商、公安等部门据此严查“灌注活鸡”源头,捣毁了相关窝点。(《新华网》5月11日)
又是重庆!从今年4月份以来的一个多月里,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方面成果丰厚,查获了三聚氰胺奶粉、毒花椒、福尔马林血旺、染色馒头、染色鸭肠、灌注重晶石粉活鸡等。这一事实警示我们,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诱惑下,仍然不惧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的高压态势,敢于铤而走险。可见,食品安全的监管任重道远,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仍需给力。
4月中旬,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后,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打非强管”布置活动。但不可否认,声势浩大的“打非强管”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较之食品安全存在的诸多问题,还相当有限。除了重庆、湖南、广东、沈阳等地查出食品非法添加案,大多数地方的“打非强管”工作还处在喊话造势阶段,没有拿出实际成果。
是不是重庆才是食品安全的重灾区?显然不是,在日前湖南警方破获的“瘦肉精”案件中,其“瘦肉精”销售就涉及到全国16个省市。以常识来判断,一个案件中的“瘦肉精”制销就涉及这么大的范围,实际“瘦肉精”的制销面应远远大于16个省市。而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近两年得到查处的“瘦肉精”案也就是湖南和河南两起,只有湖南的“瘦肉精”案是当地畜牧部门在常规检测时发现的,而河南的“瘦肉精”则是央视曝光后才查处的。这就给我们留下一个大的疑问,如此猖獗的“瘦肉精”,为什么那么多地方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就检测不到?
再回到整个食品安全乱象中来看,食品产销中存在的非法添加行为又远不止“瘦肉精”。相对于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已得到曝光查处的非法添加行为仅是零星的个案。“我国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检测的合格率都在96%以上”的官腔,在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下显得过于荒谬。如果政府总是如此习惯性地掩饰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的失职进行自我粉饰;面对舆论问责,又总是以监管点难度大、体制不顺、人员不足等客观理由来解脱,那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能有什么样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来“真打实管”呢?
重庆查处的多种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应不止存在于重庆,其他地方食品安全也不可能是净土一块。但大多数地方,似乎无视这一严峻现实,对贯彻国务院“打非强管”活动,还是满足于会议贯彻会议、文件落实文件阶段。如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仅满足于“经常性排查,及时发现、彻底清剿”类的敲锣震贼,而不是以执法为民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立足于拿出切实成果,这场声势浩大的“打非强管”活动,在一些地方有可能成为一场应景的政治秀。(汪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