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新京报》报道:近日,商务部再次发出通知,部署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组织开展蔬菜“卖难”紧急救助行动,进一步维护好蔬菜市场稳定。
超市设立“临时性”专柜,市场设立“临时性”专卖区,“临时性”减免通关过桥费,甚至鼓励企业“临时性”收储“卖难”菜,种种手法恰恰证明了应对“卖菜难”的毫无章法。
“菜篮子”工程实施了多少年,每年的大会小会一概要总结若干条好经验好做法,当然也会吹嘘如何给市民菜农以多么多么“双赢”的好处,然而为什么又出现了与“菜篮子”工程根本相悖的结果呢?“菜贱伤农”,“菜农绝望自杀”,“卷心菜8分”,种种新闻不绝于耳,此时的“菜篮子工程”的“辉煌政绩”在哪里?
春节期间“菜贵伤市民”,春节之后仍然是“菜贵如肉”。一斤茄子卖到5元左右,白菜卖到2元左右,如此“常态”一直持续到四月份。即便是各地发生了所谓“卖菜难”问题之后,城市农贸市场仍然没有迎来“便宜菜时代”,甚至是常见的卷心菜至少也在1块5以上。至于其他菜,全市场难觅1元菜,即便是挑剩下的菜也少见1元菜,3元4元菜仍然是市场的“主流价”。在城市市民看来,盼星星盼月亮也希望卷心菜跌跌价,好吃几顿饱菜,然而,“菜篮子工程”何时给予城市市民以如此机会过?
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这是一对非常奇怪的矛盾,矛盾在于一边高叫“菜篮子工程”政绩观一边却市民菜农双不利。菜农卖不出好价甚至因卖不出菜而自杀,市民却天天盼实惠价却永远等不来低价菜。这一对矛盾的凸显是不是恰恰证明了“菜篮子”工程只是口头政绩,而到了市场行为中是否又证明菜农卖菜仍然处于原始无销售指导无生产计划无政府干预的“三无”状态?
超市设立“卖难”专柜,“农超对接”试点,鼓励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设立临时性蔬菜直销专区,允许菜农免费进场销售自产蔬菜;支持农业合作社和农民进入城市社区、街道直销蔬菜;研究在城市特定区域和时段,设立免摊位费的“周末市场”。种种思路又说明了什么呢?“菜篮子”工程必须变成“菜园子”工程才有效,否则“菜篮子”工程就会变成空洞无物的“伪政绩”工程。
期待“菜篮子工程”变成真正的“菜园子工程”,由政府减免或免除农民进城卖菜的过桥、关卡费用,由政府出面在城市中设立直销菜点,由政府指导平抑“农超对接”中的经销利润过高问题,实现“平价菜”目标。也就是说,让农民卖菜就像从菜园子里往田头搬运一样方便,让市民买菜像从菜园子里摘取现买一样方便。由田头集中、产地收购、长途运输、销地批发、零售各环节变一步到位,如此“菜篮子”工程变“菜园子”工程,才可能消除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尴尬境地。(李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