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角钱1斤的芹菜,2分钱1斤的大白菜……最近,部分蔬菜价格暴跌,引发人们对菜农和菜价的热切关注。从最高10多元1斤的高价时代,到目前几分钱1斤都无人要的低价行情,不过短短几个月。田头价贱无人问,批发行情持续跌,市区零售价却居高不下,“菜篮子”到底怎么啦?(4月26日《人民日报》)
这种“种菜难赚钱,买菜不便宜”的不合理现象需要打破。很明显,蔬菜流通环节过多、层层加重流通成本,是怪圈出现的原因。据了解,在当前不合理流通体制下,甚至出现了甲地的菜不能在当地卖,要到乙地卖的现象,如此转一圈焉能不贵?因此,根治怪圈最好的办法改革流通体制,减少中间环节。让蔬菜直接从田间地头到达超市和菜市场,就是很好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与超市、菜市场直接对话,农民有了订价权,流通成本也大为降低,农民和市民都能够受益。然而当前的现实是,我国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只有15%左右,绝大部分要经过层层中间环节。因此要破解蔬菜销售怪圈,在改革流通体制的同时,还要从当前蔬菜流通现实用力。
我们考察4月22日从江苏沛县销往北京的一宗卷心菜的流通过程:沛县菜农卖给一级批发商的价格是0.1元一斤,一级批发商经过长途运输,在北京卖给二级批发商的价格是0.26至0.28元一斤,二级批发商卖给零售商的价格是0.35元一斤,零售商卖给市民的价格则高达1.5元一斤。
这宗卷心菜加价最高的环节在零售商,在这里涨价高达十五倍,这符合人们“最后一公里”加价最高的观察。在此不排除零售商为赚取高额利润,有故意抬高价格的做法,对此一经查实要严厉打击。然而据零售商们反映,他们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因为他们在菜市场要缴纳各种高额费用——据调查至少有5种,如摊位费、进场费和招标费等等,如果不大幅提高价格,他们将很难生存。商务部在上海的调查印证了这一点,在上海菜市场卖菜的一对夫妇,每月赚的钱只相当于城市普通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原因之一就是各种费用太高。看来,在菜市场这个环节降低菜价,首先要将各种收费降下来。这需要逐步改变我国菜市场大多数由社会资金建设和经营的状况,改由政府投资,实行公益性经营;或者在民营的情况下,政府对菜市场进行补贴,以此降低和减免零售商的缴费。
据京华时报报道,北京的菜市场从4月25日起至5月15日止,对三种蔬菜免收进场费,由此可降低25%的流通成本。这是向民让利之举,但也只是为解决当前蔬菜滞销的应急之举,要永久破除销售怪圈,需要永久向民让利。
在蔬菜流通过程中,加价比较高的还有一级批发商环节。这个运输环节的费用主要来自汽车燃油和长途运输。近年来交通部门对鲜活农产品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减轻了运输成本,为平抑菜价做出一定贡献,但这项政策在一些地区没有得到完全贯彻,需要加大实施力度。当前高涨的油价也直接加重了运输成本,燃油企业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对民生建设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当对农产品运输实行优惠政策,在油价上适当让利。相信通过各种向民让利措施的实施,并配以流通体制改革,当前的蔬菜销售怪圈将会逐渐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