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企高管限职务消费比限薪更重要

时间:2013-08-05 09:25   来源:中国网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公布5个月后,一直悬而未决的国有企业高管薪酬问题的解决方案进入到实质讨论阶段。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近日,人社部、国资委等相关部委针对国有企业高管薪酬问题已经展开了两次讨论。一次是针对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的国企高管薪酬问题的讨论,另外一次是针对金融领域和非金融领域的国有企业高管收入问题的讨论。

  众所周知,近年来,有关国企高管的薪酬问题,一直是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也是改革突破的难点。

  确实,就目前社会可接受的程度以及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来看,国企高管的薪酬,不能不引发社会的关注。特别是金融行业动辄上百万、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年薪,无论如何不可能让公众愉快地接受。更何况中国的金融企业,经营者更多的是一种职务,而不是职业,是一种地位,而不是职位。于是,权力和利益也就无法与责任和义务有机结合起来,更多情况下是权力很大、利益很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却很少。譬如出现了风险,受到责任追究的往往是小鱼小虾,真正的高管们是很少受到责任追究的,甚至照样可以不断晋升。

  虽然说国企中也有许多责、权、利对等的,甚至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比享受的权力和利益还多,如已经完全实行市场化领域的国企、一些地方国企等。但是,从总体上讲,国企在责、权、利的平衡方面,还是要远差于其他所有制企业,权力和利益还是要远高于责任和义务。

  也正因为如此,对国企高管采取一定的限制和约束措施,是完全应该的,也是完全符合社会公众意愿和要求的,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

  现在的问题是,就算限薪工作能够迈出实质性步伐,国企高管的薪酬被限制在公众心理可承受的范围,是否就意味着国企在薪酬管理方面已经达到了目的呢?就已经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呢?

  显然,这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并无多少实质意义的满足。因为,薪酬是看得见的东西,是能够通过信息公开接受公众监督的内容,而比薪酬更为复杂、更为不公的职务消费,才是隐藏在企业内部、消失在此公众视线之外的更为可怕的问题。

  事实上,对绝大多数国有企业来说,经营者的职务消费不知要比薪酬高多少倍,特别是达到一定规模、效益较好的企业,每年的职务消费,高得完全可以让经营者薪酬忽略不计。

  什么是职务消费,不就是经营者的零花钱吗?所不同的是,这些零花钱,不仅数量多,而且花起来完全没有规范、没有约束。近年来频频曝出的购买高档白酒、高级礼品、高级消费品等,不都是职务消费吗?更重要的,在职务消费中,到底有多少是经营者真正用来为企业办事的,又有多少是为经营者个人铺路、拉关系的,可能只有这些经营者们自己心里清楚,审计等部门也无法作出准确办公室和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外国企业也有类似职务消费这样的支出项目,但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使用上,都不象我国的国有企业,职务消费的数量是很少的,使用也是相当规范的。尤其是上市公司,还要向股民公开。不仅如此,我国的民营企业,高管的职务消费也是受到严格的控制的,不可能象国有企业那样想用多少就用多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国有企业,高管们不仅享受着高额薪酬,还享受着远高于薪酬的职务消费。与外国企业、私营企业等相比,名义上的薪酬或许真的不高,实际上的实惠可能不知高出多少倍。

  于是,我们就不得不提醒有关方面,在研究如何规范国企高管薪酬、平复社会心理的同时,是否更应当对国企的职务消费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如果管理的目标过度放在高管薪酬这个“明题”上,而忽视职务消费这个“暗题”,就会出现前门堵死、后门洞开的问题,使国企高管们更加注重发挥职务消费的“效率”。如此,管理的价值何在呢?

  所以,在国企高管薪酬管理比较混乱的情况下,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必要的。但是,如何规范国企的职务消费,可能比薪酬管理更加重要、更加紧迫。毕竟,薪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职务消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能产生的各种违法乱纪和腐败问题也是空间更大、漏洞更多的。

编辑:顾文婧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