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企业需要“软性”成长

时间:2012-10-08 10:22   来源:人民日报

  《2012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披露的数字表明:中国企业500强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盈利能力却显著下降。

  比如,同样处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中,2012年美国企业500强盈利状况快速恢复,中国企业500强的盈利能力指标在连续3年领先美国企业500强后,今年被美国企业500强反超,净资产收益率为12.1%,低于美国企业500强2.1个百分点;收入利润率为4.7%,低于美国企业500强2.3个百分点。再比如,2012年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更多的表现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中国大企业在核心技术研发、品牌创新、消费者的深度研究、产业链主导能力的培育、全球资源整合等软性指标方面还有巨大差距。

  盈利能力显著下降,显示出中国大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还不强。究其原因,还是中国企业的那个老问题:大而不强。当前,在内需不振,许多领域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依赖资源投入的粗放发展道路已经走到尽头,我国大企业只有通过创新驱动的“软性”成长,才能在规模继续成长的同时实现做强和做优。

  首先,要不断加大创新投入,为“软性”成长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共投入研发资金511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6.5%。从绝对数额看,我国大企业的研发投入是非常可观的。但是从中国企业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数据看,中国企业500强2011年的平均研发强度为1.33%,比上年有所下降,值得进一步关注。另外,创新投入的结构也是事关“软性”成长的关键问题,有资料表明,日本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投入比例为1∶7,欧洲这一比例大致为1∶3,而我国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比例大概是22∶1,这样的投入结构差异直接导致人力资本等软性指标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创新的整体效果。

  其次,要不断提升企业创新发展的理念,将消费者需求放在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位置。即使研发投入不足诺基亚的1/4,但是苹果以更加关注市场和用户的创新研发获得持续成功,而诺基亚由于过多关注偏重于技术的创新研发而陷入困境。如今,与客户零距离已经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前提,无法取悦消费者的任何创新都将被市场否定。在许多领域,生产者兼消费者已经出现,“产消合一”使得消费者积极、持续地参与产品的创造,不论公司是否知情或者是否允许,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你的产品和服务作为他们创新的平台,像IBM开放源代码一样构建并主导“产消合一”的创新生态系统已经成为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创造消费者价值是一切企业活动的起点,那些动态发掘消费者洞察力的公司将获得竞争优势,只有坚持消费者导向,企业才能更好的实现“软性”成长。

  再次,要不断改进创新方法,提升创新效果。拥有9000名研发人员的宝洁公司将“联合开发”作为创新的重要手段,每年从外部获取的研发思路超过50%。来自全世界的9万名科学家在一家从事创意交易的网站上共同帮助宝洁和其他公司解决研发难题。价值的共创与共享已经成为创新的核心理念,与消费者、供应商紧密合作,共同开发、生产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已经成为大多数产业的主流。索尼公司在MP3和蓝光录播器等领域固守自己开发的领先技术,没有及时推动开放式的创新,失去了一系列重要的市场机遇,2011年出现巨额亏损,市值只有10年前的1/10。大企业的核心使命是将创新转化为成熟的商业应用,如果过多的专注于内部创新,不能从外部获得更多的创意和资源,就不能维持在现今的竞争环境中所需要的增长水平、灵活性、敏感度、全球意识和创造力。大量优秀的人才存在于企业之外,通过分享一些知识资产和互联网的帮助,公司能够方便快捷地利用他们的集体智慧。当前,突破组织和思维的局限,对外部创新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上下游、国内外有效结合的开放式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对于“软性”成长至关重要。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