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云,近日,在广东东莞享有声誉的资深玩具企业“素艺”和纺织企业“定佳”的突然倒闭(见《广州日报》7月19日),引发业界忧心重重。据悉,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初,有2000名员工的韩国人开办的毛绒玩具制造企业“素艺”竟存活下来,工厂效益不错;而也有2000名员工的纺织企业定佳很长一段时间经营也很出色。
东莞有商人预测,东莞工厂倒闭可能会在下半年普遍出现。但东莞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陈耀华预测,总的说来倒闭或者关门歇业的不会超过10%。不管业界研判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行业内跟随此两大企业倒闭的决不会只是个别企业。
为何一些企业会出现倒闭?除了个别经营不慎之外,人们纷纷剑指“人民币升值、工资上涨,原材料上涨”是三大拦路虎。依笔者之见,上述三大拦路虎固然需要正视,但一些地方硬性转型也是企业撑不住的硬伤。时下流传这么一句话,小企业不转型会死。而不少地方官的观念是扶大扶强。为扶大,就要搞产业集聚,各级市区也要千方百计把企业入园,银行金融机构则以企业集聚为首先,一些地方还硬性规定企业转型,产业集聚时间而不顾企业的实际。
产业集聚不是产业集中,产业集中是指产业规模最大的几个企业在整个产业的集聚,产业集中通过绝对集中指标来反映一个产业规模最大的几个企业等几项指标所有企业集中程度。当前,在许多地方,只要某些相关企业在特定地域“扎堆”,就把它称之为产业集群。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单纯的地理“扎堆”只是产业集聚或地理集中,而并非一定就是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只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产业集群必定是大量相关企业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的集聚,但大量相关企业的集聚并非一定就是产业集群。我国各类这种类型的开发区或工业园存在着这样的企业或产业,但不少园区的外资企业缺少当地企业的联系,不能实现园区与所有企业的联动发展。更引人注意的是,不少地方在制订十二五规划中涉及到的中小企业规划很少,笼统地搞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应该说,企业行业发展有个过程,产业形成集聚也有个过程,以行政手段去干预产业集聚往往适得其反,古人批评“拔苗助长”就是此道理。因此,分析广东两大制造业企业倒闭,应该反思在产业集聚方面,基层官员和有关部门的认识上是否有误区。
对于企业稳定发展,温总理在近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处理好保持经济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效果(见新华社2011年7月12日电)。在这里,温总理特别指出“处理好”三个字。依笔者之见,这个处理好一个要求是尊重经济规律。该企业自主经营发挥企业主动性与创造性。而不是靠官方意志。当着企业尚未要求全面转型之时,避免过多行政干预搞拔苗助长。当然,当着企业迫切要求转型升级时,政府银行则应顺水推舟,成全其美让其充分发挥。实际上,处理好就是要求政府把握政府引导的力度,既不超前,也不滞后,使企业感觉政府是帮手是靠山,而不是困扰。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政府调整角色,彻底从计划经济中走出来,换上市场经济的新思路。
广东两大制造企业倒闭不是开端,但无疑也在提醒人们,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发展地方经济而要增强敏感性,努力站在前沿用市场经济规律引导企业、帮助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