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8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而上月是1.8%,有可能形成一个底部。但接下来是否会持续上扬呢?或者说,会不会重启通胀周期?
从影响CPI的主要因素来看,食品价格依然是重点,上涨3.4%,影响CPI上涨约1.08个百分点,占比重较大,其中,鲜菜价格上涨23.8%,这多少反映了季节性因素。而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2%,其中,房租价格上涨3%,这反映了近期房价反弹及学生返校入学推高房租的情况。
此前市场大多都准确预见了CPI重回2时代,但几乎都认为是在2.2%-2.5%之间,于是有人认为可能是人为压低了指数。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压低指数呢?
关键是对后市的分析存在严重分歧。有观点认为反弹可能是暂时的,随后会继续回落,因此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应该再次降息、降存款准备金率;也有观点认为,通胀很可能重拾上涨趋势,不用再降息、降存款准备金率了。确实,有关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声音不断传出,但管理层并未如人们多次预测的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更不用说降息了,这反映出管理层对刺激经济的审慎态度。而且以“稳增长”替代“保增长”也显示出在促增长的同时对通胀并没有掉以轻心。
8月CPI重回2时代,会不会重启通胀上升周期,值得关注的有如下因素:一是欧洲央行出台的“规模不设上限”的新国债购买计划,显示出不惜一切代价控制欧债危机的决心和意志。这一消息引发全球股市齐涨,有可能刺激大宗商品价格止跌回升。二是美国量化宽松3的实施可能性增加,引发黄金大幅上涨,这也可理解为刺激经济但也导致通胀加重的行为。三是世界石油价格上涨,中国成品油再次面临提价的时间窗口,这是基础性价格上涨因素。四是国家发改委批准上万亿涉及交通等基础建设项目,被市场理解为“变相的4万亿刺激政策”,引发A股暴涨,可能刺激经济回升同时导致资产价格上涨。五是房地产调控已到十字路口,房价和成交量都有所回暖。六是美国等国家粮食作物歉收,农产品价格开始上涨,这也是影响食品价格及CPI的最重要因素。
总之,刺激CPI上涨的因素越来越多,能否控制上涨幅度过大、上涨速度过快成为新的挑战。回过头来看,由于市场流动性依然较大,房价也没有实现“合理回归”,因此,管理层没有再次降息和降存准率确有先见之明。但认为2%的增幅是有压低的说法可能隐含了一种意思,即通胀仍然是可控的,为了防止经济加速探底,再次降息和降存准率仍是必要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另一个数据,反映实体经济情况的工业价格指数(PPI)延续下跌态势,同比增速大幅下降3.5%,创下34个月新低,似乎又反映出经济基本面的另一种状态。这也给降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找到了理由。
或者说,管理层最不愿见到的局面是滞胀,即通胀上升,经济增长停滞。这也凸显了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两难。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管理层是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还是继续维持现状,多少可以反映出中国经济形势的走向。(彭澎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