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累计增长20.4%,延续去年年中以来的周期性放缓趋势,但受5月份以来“稳增长”政策支持,放缓态势有所减缓。综合各种因素,下半年投资将在20%左右,保持总体平稳的态势,这主要取决于“稳增长”政策的力度以及一系列改革推动的强度。当前,新一轮固定资产设备更新周期启动尚未出现,投资增速总体仍处于周期性放缓通道,短期刺激政策虽有必要但可持续性较差并可能带来新的问题,下一步政策关注的重点应为投资结构调整和效益提高。
投资放缓是周期规律
下半年以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投资仍将处于放缓通道,这既是经济周期规律决定的,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
经济周期规律决定当前我国投资仍处于放缓通道。一方面,技术进步周期正处于底部。新技术没有重大突破,经济和产业发展能够分享的“技术红利”逐步弱化,而且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不断缩小,后发优势也逐渐趋弱,如果盲目大规模扩大投资只能导致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严重。另一方面,固定资产设备更新周期也正处于底部。目前,传统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新兴战略性产业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新兴产业设备投资机会还没有出现,企业新一轮固定设备更新投资高潮短期内也不会出现。因此,投资放缓是一个中长期趋势。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要求投资增速需要有所放缓。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看,长期以来,我国投资率保持了高位运行,2006-2010年平均达到44.5%,2011年更是达到49.2%的历史高位。长期高投资形成了巨大的产能,与社会的消费能力日渐脱离,进而导致总供求之间严重不平衡。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外需保持低速发展的条件下,要求投资有所放缓,投资与消费比例向合理的水平回归。另外,我国投资长期保持高增长是以资源能源的高投入为支撑,形成了大量附加值低、污染重、资源消耗大的生产能力和产业体系。因此,原有发展模式所支撑的高投资率对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极为不利,需要降低。
“稳增长”支持投资平稳增长
首先,“稳增长”政策基调得到地方政府广泛认同。2012年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求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据不完全统计,5月以来,先后有广东、甘肃、福建、山西、黑龙江、陕西、河北、四川、浙江、江苏、云南、贵州和湖南等13个省出台相关措施,部署稳定经济增长。从各地方出台的“稳增长”方案来看,大多把“扩大投资”作为主要途径,这为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奠定了较好的“地方”基础,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或加快恢复。
其次,下半年投资增长的货币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下半年,CPI增速总体仍将延续放缓态势,从翘尾因素看,后面6个月均在1%以下且越来越小,而猪肉价格持续回落、夏粮丰收等因素决定了占比最大的食品价格涨幅有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短期也难以回升,输入性通胀因素也较小,即便考虑进推动要素价格改革的因素,全年CPI也很有可能保持在3%以下。因此,货币供给量、新增信贷以及继续降息的空间仍然存在,这就为投资平稳增长提供了较好的货币环境。
第三,鼓励民间投资和减税政策的切实执行将有利于投资恢复增长。鼓励民间投资增长的相关细则陆续出台,如果政策得以切实执行,将大大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并对民间投资增长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在税收高速增长的条件下,政府减税的空间不断增大,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减税的政策如果得以贯彻落实,也将从长期角度有助于投资的增长。
“稳投资”应以调结构为重点
从统计面看,按照我国分行业投资的统计,20个主要行业中,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这三类占全部投资的84%,因此,这三个方面的投资基本稳定将对稳增长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制造业产能进一步放大,巨大的产能面对外需持续萎缩的大环境,制造业将长期处于“去产能化”的艰苦过程之中。制造业投资短期内应是“做减法”,而非“做加法”。而房地产投资目前仍处于放缓态势,受资金环境改善以及刚性和改善性需求预期调整,成交量有所恢复,未来房地产投资也将有所上升。目前,基建投资增速大幅回升,这主要与交通投资恢复有关,考虑到我国城镇化主导的投资格局逐步形成以及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仍然较大等因素,基础设施投资将成为支撑投资的主要力量。综合来看,下半年以及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增速在20%的可能性较大。
当然,本轮“稳投资”是在经济潜在增长率放缓、经济周期性下滑以及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等因素叠加在一起的背景下实施的。中央提出扩大投资稳定经济增长政策的根本初衷在于,在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的前提下,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并且逐步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点。因此,“稳投资”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它必将不是简单的增加投资规模,而必须要以投资结构调整和效率提高为条件,才能切实地实现其初衷。(徐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