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省区市陆续公布今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数据。在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非税收入已成为地方财政增收的主力军,对部分省份一季度财政增收贡献率达七成。(据《第一财经日报》)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中,土地收入是最主要的部分,基本上占到了40%到80%。但是,《中国证券报》3月2日的报道说,今年以来土地市场继续呈现成交冷清态势,主要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减少47.5%。
在目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性减税的背景下,是什么在支撑“非税收入普遍大增”?如此前媒体报道,随着财政收入增幅明显回落,各地财政增收的任务压力正在增大,各种特殊增收办法蠢蠢欲动,一些地方甚至要求企业“预缴”所得税。其导致的结果,是对冲了结构性减税的作用,使企业和个人投资、消费积极性受到挫折,进而对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
国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对非税收入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比如项目经法定程序确定、严格控制收费标准、实行听证协商制度、收费罚款收入专用、集中统管收支、健全的收支监督制度等,而我国却普遍存在项目和标准随意、管理方式不统一、征收部门多元、收缴程序繁锁、资金运行不透明、监督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不合常理的“非税收入大增”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要尽快采取措施,研究制定《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法》,避免不正常的非税收入伤害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