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大力推动的战略新兴产业是否可以被“计划”出来?政府的作用到底应当是什么?如何看待“一哄而上”?如何理解多晶硅、风能等所谓“产能过剩”?
先来回答一些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政府的作用最多就是个“药引子”,它一定是通过优惠税率、去除垄断等手段,为战略新兴产业创造必要的环境;至于具体如何发展,资本从何而来,那都是市场的自然选择,政府可以“适度调控”而无法大包大揽。
以多晶硅、风能为例。由于这方面的技术门槛较低,于是在政府鼓励下,很容易形成“一哄而上”,很容易“产能过剩”。政府过去的做法是,一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以避免浪费为名,强化审批,限制发展,并使市场立即降温。于是,使得现有产能维系高价,维系简单再生产,弱化技术进步。在成本居高不下、产品功效难以提高的前提下,下游产业举步维艰,进展缓慢。这到底是“鼓励”还是“限制”?
其实,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初期一定伴随着“一哄而上”,根据现有的“下游需求能力”,一定会出现“产能过剩”,但这些都是发展期的必然产物。
以互联网为例,刚开始时,其市场需求几乎为零,而且谁也不知道未来互联网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会有多大需求,这是不是严重的“产能过剩”?包括现在,互联网是不是“产能过剩”?但是,没有这样的“产能过剩”,甚至“资本泡沫”,市场能不能获得足够的创新动力?会不会在新浪、搜狐、网易已经占据了市场大部分江山的情况下,还有腾讯的异军突起?
所以,在面对资本市场的时候,这些创新企业必须会“讲故事”。它实际上是从市场和社会心理的角度,阐述一个“完整的、令人信服的”逻辑关系——一条“通向市场需求、通向赚钱的逻辑线”。如果只看到产能过剩、资本泡沫,那创新又从何而来?
笔者认为,政府必须正确认知市场规律,理解过程中的“过剩”,而不要替代市场去判断,允许市场自己去选择、去决策,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创新环境。
同样,对于风能、太阳能等产业,依据现实需求,产能当然过剩;但依据未来的需求,现在的产能过剩吗?再说,没有过剩就没有创新,没有过剩就没有新技术,没有过剩就没有低成本,没有过剩就没有快速的发展。
笔者还认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即需要有一个能够“容忍资本泡沫”的资本市场。什么是资本泡沫?资本泡沫说到底不过是一种“大规模的资本聚集效应”。全世界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资本的大规模积聚,新兴产业才会迅速发育;新兴产业的发展,无法避免资本大量浪费。
原因很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是整合一切社会资源、一切生产要素的核心要素。没有庞大的资本积聚效应,新兴产业不会迅速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