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初春,《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如期发布了。透过《统计公报》中的笔笔数据和张张图表,我们可以看到,2011年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辉煌成就,在世界经济步履蹒跚的大背景下,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增长平稳较快、物价逐步回落、结构有所优化、民生继续改善、社会不断进步的独特风景。
一、国民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虽比2010年有所回落,但仍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上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的预测数据,2011年世界经济增速预计将为3.8%,其中美国为1.8%,欧元区为1.6%;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中,俄罗斯为4.1%,印度为7.4%,巴西为2.9%。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极为复杂严峻。国际上,欧债危机跌宕起伏,中东北非等对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巨大的地区局势持续动荡,海啸地震重创日本东北地区制造业,美国失业率虽有下降但仍处在高位。从国内看,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物价上涨对宏观调控造成很大压力,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加剧,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压力很大。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增强有效性和前瞻性,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国民经济逐渐从政策刺激型增长向内生自主增长的方向转变。分季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8.9%,虽然呈现逐季回落的态势,但始终保持在平稳较快增长的区间,工业生产、投资和消费均保持较高增长,这是十分不容易的。
二、宏观调控成效显著,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扭转
《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6.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各类价格指数呈现高位回落态势。
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摆在宏观调控首要位置,采取了包括控制货币流通量、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综合调控措施,价格上涨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自2011年8月份开始连续5个月回落,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1%,比7月份回落2.4个百分点。1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7%和3.5%,分别比7月份回落5.8和7.5个百分点。
房地产调控继续取得积极进展,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环比下降的城市个数逐步增加,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为52个,比1月份增加49个,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重点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显著减缓,部分城市开始出现下跌,有些城市下跌幅度还比较大。
三、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农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加强
《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上年增产4.5%,创造历史最高水平,连续5年产量超过5亿吨。其中,夏粮产量12627万吨,增产2.5%;早稻3276万吨,增产4.5%;秋粮41218万吨,增产5.1%。
2011年粮食生产表现出几个鲜明特点:一是我国近年来第一次实现了夏粮、早稻和秋粮的全面增产。二是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第一次突破5.5亿吨的关口,比2010年增加2473万吨,增产4.5%,粮食产量增产速度2005年以来仅次于2008年。三是主要三种农作物稻谷、小麦和玉米全面实现增产,粮食生产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其中,稻谷总产量突破2亿吨大关,达20078万吨,比2010年增产2.6%;小麦总产量11792万吨,增产2.4%;玉米总产量19175万吨,增产8.2%。
粮食生产取得的突出成绩是与我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基础密不可分的。我国始终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发展农业的首要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近些年来强农、惠农、扶农的政策措施力度不断加大,加上气候因素有利,促成粮食八年连增。粮食生产八连增,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更为经济增长和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