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承认,成品油定价机制运行过程中暴露出调价周期长、透明度不够等问题。既然如此,不妨抓紧改革,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受欧债危机影响,国际油价低迷,正是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好时机。
在国家发改委公布9日零时起汽、柴油价格每吨均降低300元后,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内93号汽油降价0.24元/升。这是今年以来国内汽、柴油首次降价,也是4月7日以来首次调价、今年第三次调价。(10月9日《京华时报》)
老百姓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两桶油”降价的消息。但是这一消息并没有激起舆论好评,相反引来了不少网友冷讥热嘲。油价下降本是好事,老百姓为何不领情?
首先,降价姗姗来迟,已经让人意兴阑珊。上次降价是在去年6月1日,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230元和220元。这次降价距离上次降价已经过了16个月。在这16个月期间,汽、柴油价格涨了4次,分别是今年2月20日、4月7日和去年10月26日、12月22日。只见涨,不见跌,老百姓早就望眼欲穿了。
其次,汽、柴油价格涨多跌少。笔者查看了2009年6月1日以来的12次调价,其中9次涨价、3次降价。在9次涨价中,涨幅最高的一次每吨涨了600元,其他几次基本上都是三四百元。而仅有的3次降价中,2009年7月28日汽、柴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2010年6月1日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230元和220元,2011年10月9日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下调300元。涨多跌少,一看便知,不仅涨的次数多,而且涨的幅度大,这是不争的事实。
第三,基于前车之鉴,公众担心下次涨得更多。正如有网友称,“油价降了两毛,希望不是为了过几天涨五毛做准备。”“涨的时候就直线上升,降的时候就螺旋下降!”网友的这种担心绝非多虑。从以往的情况看,先是象征性地降一点,过不了多久便狠命地涨,到头来两次降的不如一次涨的,最终还是老百姓吃亏。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之所以不承认国内油价“涨快跌慢”,依据应该是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即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问题是为何油价基本上都是上调而罕有下调,究竟是定价机制出了问题还是相关部门出了问题?一个合理的定价机制不可能只涨不跌,也不会涨快跌慢、涨多跌少。值得关注的是,既然调整价格需要按照定价机制,那么调整幅度由谁说了算,能不能降幅大、涨幅小?
如果成品油定价机制屡屡让消费者误解或者对国人不利,那么能不能改革这一定价机制?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承认,成品油定价机制运行过程中暴露出调价周期长、透明度不够等问题。既然如此,不妨抓紧改革,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受欧债危机影响,国际油价低迷,正是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好时机。国家发改委应抓住机会进行改革,使成品油定价机制对市场更加灵敏。(秦淮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