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锁忧虑”的启示

时间:2011-07-04 11:08   来源:人民日报
  著名民营企业家王玉锁不到50岁就开始考虑退休,这让不少人难以置信。一些人可能很容易做如是想象:要么是他干不动了,不得不退下来;要么是他以退为进,故作姿态。否则好端端的,怎么会忍心放下?

  人们有这样的疑问也很正常,毕竟功成身退一直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古往今来能做到的人凤毛麟角。

  其实,王玉锁的退休念头与其说是缘于他急流勇退的高境界,不如说是缘于他对当下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深层次忧虑。从卖煤气罐白手起家的王玉锁太熟悉民营企业的成功奥秘以及管理软肋,正是对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治理结构缺陷的忧虑,他才从46岁开始就安排起一般人认为要20年以后才会考虑的“后事”。

  我觉得,“王玉锁的忧虑”表达的是对中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单一的忧虑,它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中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我们这个时代,是能人辈出、精英辈出的时代。改革开放大潮给王玉锁这样的能人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展示才华的舞台,因此也造就了一批商界精英和企业领袖。他们在为自己赢得财富、赢得尊重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自古英雄多寂寞。辩证地看,也恰恰因为这些精英人物超凡的个人能力,使得他们更加相信个人的力量,更加愿意按照个人的意愿行事,甚至也更加容易变得自我膨胀。因此,往往越是优秀的创业者,就越容易迷信自己,越容易独断专行,越热衷于搞个人崇拜。于是,企业内其他的能人要么“一山不容二虎”,干脆选择离开;要么被彻底磨去棱角,变得唯唯诺诺,惟命是从。

  这也就是为什么名气越大的企业家,他的手下人往往越没有个性的原因所在。这种“大树底下不长草、强人身后无强人”的结构,是中国民营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隐患。

  道理很简单,王玉锁们虽然才华出众,智慧超群,但他们也是人而不是神,他们也会犯错误,甚至未来也不排除犯大错误的可能。对于一个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企业,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的决策机制修正他们的错误,当王玉锁们一旦出现昏招,其损失可能就会成为无法挽回的灾难。“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一个强人出问题,整个企业从此一蹶不振甚至销声匿迹的事例可谓屡见不鲜,甚至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一种宿命。

  从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看,创业需要英雄,发展则需要群雄,特别是需要一种让英雄辈出的企业治理机制。“王玉锁忧虑”让王玉锁不惜以自己彻底退出,来换取新奥彻底改变旧的治理结构,建立让人才辈出的机制,可谓用心良苦。

  新奥这一步能不能走好、走顺,不仅对新奥,甚至对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一件意义不小的事。(萧然)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