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口市长冀文林称,要充分利用国务院给予海南的优惠政策,按照限价不限购的原则,积极出台楼市细则。此番言论迅速被媒体解读为海口拟停止执行楼市“限购令”,这在已出台限购政策的城市中是第一个。究其原因,是房地产相关收入的快速下滑,财政吃不消了。(4月26日《扬子晚报》)
“海口拟率先叫停楼市限购令”,这个信号一下子激起无数人愤怒情绪。毕竟,海口“限购令”在2月底才出台,至今还不到两个月就呈现流产迹象,这种朝令夕改无法承载楼市调控之重,也严重违背民意相关期待。
对此,海口方面很快作出回应,表示存在误读。海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官员表示,所谓“不限购”是指海口或将对产权式酒店等旅游地产实行差异化管理,将其不列入限购的范围。同时还强调,海口市是坚决执行“限购令”的,是和国务院相关规定保持高度一致的。
这样回应或许会让很多人松口气,原来海口没有冒天下之大不韪,成为第一个吃掉“限购令”的螃蟹呀。轻松之余,恐怕我们不禁要问,怎么一个堂堂大市长的言论,就这么容易遭到误读呢?到底是市长表达不清,还是媒体欠缺分析能力,抑或是相关回应起到“危机公关”作用,实现对民意情绪的安抚,也堵住质疑之声?
仔细盘审相关争议,我们更愿意认为,海口“叫停楼市限购令”其实是一次民意试探,尽管它被证实不会很快叫停限购令,但仍然释放出一种危险信号———当前围绕房地产调控的博弈前景,不容乐观。民意只要稍有松懈,楼市调控就很可能出现再次流产。
不必讳言,“限购令”对海口房地产打击力度巨大。2月底出台限购令之后,海口3月售楼量同比就下降90%,当地房地产税收快速下滑,地产财政呼吸不畅快。由于土地财政早就成为很多地方公共运转的重要支撑,房地产市场凋零给地方的压力也可想而知,由此,人们自然有理由怀疑地方政府随时可能将行政之手伸向“限购令”。
更何况,“限购令”这种临时性政策,弹性空间太大,不论是出台时间,还是退出时间,都没有制度约束。而且“限购令”本身可以做文章的空间也很大。事实上,海口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官员在回应公众质疑时,就表示:“我们执行‘限购令’的做法不会改变,但或将对目前的‘限购令’进行微调,不搞‘一刀切’。”这无疑说明,海口仍然打算通过对“限购令”进行“微调”来达到救市目的。可见,公众所谓的“误读”并不是空穴来风。
对民意的试探,是有深有浅的。如果说,海口市长当初伸出去的第一杆子,一下子触动了民意的强烈痛觉,形成了巨大的反弹,那么,随后的相关回应则是把这一杆子往回收缩了。尽管表面看来,“海口率先叫停楼市限购令”并没有成为既成事实,但人们还是清晰看到一把正在伸向“限购令”的剑。更何况,就算这把可能斩断“限购令”的剑不在海口挥出,也并不表示不在其他地方划出一道更为隐秘而又有杀伤力的弧线。
中国房地产市场本身牵动着地方政府、利益集团以及公共利益的复杂博弈。一直以来,关于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商之间的相互“绑架关系”,始终都是楼市调控的最大阴影。而长期以来的民意虚置,则是招致公共利益很受伤的根本原因。从这个意义讲,“海口拟叫停限购令”是对民意的试探,它释放出一种极其危险的警示信号,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单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