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学子携母上清华,未来仍需铺路
背景:甘肃定西、高分考入清华大学的残疾考生魏祥,因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离不开妈妈的照顾,向清华大学发出请求,希望清华能帮他们母子俩解决一间“陋宿”。清华大学招生办回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长信,赢得网民一致点赞。
广州日报发表练洪洋的观点:教育部、中国残联于今年4月联合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规定明确,教育考试机构应在保证考试安全和考场秩序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便利条件。考试入学只是第一关,进入高校之后,残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更少不了高校以及同学的关爱。像川大,2015年招收了一位来自攀枝花市的无臂考生彭超,学校专门对彭超的铺位、书桌进行改造,将床改到了下面一层、桌面被放矮了一截(考虑到他用脚写字)。学校还为他定制了3套课桌,分别放在彭超需要上课的三个教学楼教室内。考试、入学、受教育只是残疾人的一项权利,要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大的空间,还要从更多的保障领域着力,譬如就业。理顺残疾人就业机制,让他们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对他们的保障与发展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人就业作出明确规定,但落实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残疾人权益保障,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方付出更多努力。
小蒋随想:残疾人没奢望获得“超国民待遇”,只是希望社会做一些“与残疾人方便,与健全人也没有不方便”的事情。清华大学的这封信以及类似的大学招收残疾考生的故事,能在社会上与网民中引发感动与点赞,说明以前我们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好,而人性中是具有良善温度的,人们乐见如今的情况改善与一些高校对残疾学生的人性化安排。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社会发展与人文进步的一个缩影。但人们的心中也有疑问:这样的事情成为新闻,是否说明残疾学生进入正常求学轨道仍不普遍?有关方面在此问题上是不是还应进一步发力?另一方面,掌握知识、获得学历是为进入社会做准备,今后用人单位能不能对残疾求职者敞开大门也值得关注。残疾毕业生求职碰壁的新闻不时出现,一些单位宁可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意聘用残疾人,其中难免蕴含“怕麻烦”思维。残疾学生进入大学深造,迈出了人生的重要一步,他们的未来之路仍不平坦,还需社会“铺路”。由此,才能让残疾人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地方宣传标语为何总“惹是生非”?
背景:近日,有网友反映,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一处户外宣传犯了低级错误,落款为神木县委宣传部、神木县文明办的文明标语上,第一句话竟然是“爱国爱家,爱我长沙”。
湖南红网发表何浩民的观点:各种“乌龙标语”时常被媒体曝光,在令人啼笑皆非的同时,也让当地政府颜面扫地。表面上看,它是由于工作人员一时疏忽造成的“小失误”,实际上却折射出地方政府对待宣传工作的态度,反映出作风漂浮、工作散漫,存在形式主义和懒政思维等现象。其危害不仅在于带来工作上的失误,还在于它的“异化”,将让一切工作变味走样,让实事变虚、好事办砸,一旦长期滋生、任其发展,危害不言而喻。对于出现的“乌龙标语”,相关部门不可一撤了之,必须切实吸取教训,充分认识到懒政思维带来的危害,从思想上加固防线,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优化管理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真正以“实打实”的态度带领群众参与文明创建。
小蒋随想:许多地方的宣传标语令人无语,要么一本正经地让人看得昏昏欲睡——缺乏创意,大同小异;要么让人感觉异常“彪悍”——高压严打、法制而非法治思维仍然顽固;更有甚者,“雷人”标语让人大跌眼镜——2012年,贵州毕节5名少年因寒冷取暖,被发现闷死在垃圾箱内,随后当地一个镇的垃圾箱上居然喷上“严禁入垃圾箱,违者责任自负”,2010年江西省宜春市还推出过“一座叫春的城市”的广告语······某些宣传标语反而起到了反向宣传的效果,暴露出的是官僚思维、形式主义、管理缺位与越界同时存在等深层问题。面对社会争议,一些地方迅速撤掉“惹祸”标语,但能否改变不良的工作作风,解决行政存在的问题,仍要打问号。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任编辑: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