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关爱残疾考生中感知社会温度
因为出生时难产大脑缺氧导致脑瘫,陈超左手和左脚行动不便。也因此,2013年取得612分的高考成绩后,陈超还担心能否顺利就读川大。陈超不仅被川大录取,学了心仪的数学专业,四年本科后又被川大保送读研究生,继续攻读信息安全密码学专业。(6月28日《成都商报》)
脑瘫考生不但考上川大,顺利完成四年的本科学习,还被川大保送攻读研究生,这既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青春励志片”,也是一支度量社会人文关怀的“温度计”,要是转换时空,落在多年以前,过不了体检关的陈超,恐怕都没有办法踏入大学校门,更别说读完四年本科之后还获得保送读研的机会。
这两天,还有一位来自甘肃定西、高分考入清华大学的残疾考生魏祥成为“网红”。他因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出生后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离不开妈妈的照顾,因此向清华大学发出请求,希望清华能帮他们母子俩解决一间“陋宿”,以供母子俩栖身。清华大学招生办回了一封情真意切而又文艺范十足的长信,表示“请你相信,校内外有足够多的支持,清华不会错过任何一位优秀学子!”长信催泪效果十足,赢得网民一致点赞。
清华大学招生办在回信中引用了冰心赠葛洛的一首诗,“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这首小诗不但对甘肃定西这位残疾考生适用,对所有残疾考生来说,都能从近些年来的政策变化、社会进步中感受到浓浓的“爱”和“情”。以安徽今年唯一一位盲人考生、考出575分的王宠为例,他不但享受了单人试室、盲文试卷以及盲文笔等辅助工具,还准备报考师范类院校,毕业后当一名数学教师。
残疾考生得到更多照顾、更好保障,源自社会发展、观念进步、政策变化。如教育部、中国残联于今年4月联合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规定明确,教育考试机构应在保证考试安全和考场秩序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便利条件。如:为视力残疾考生提供现行盲文试卷、大字号试卷(含大字号答题卡)或普通试卷,为听力残疾考生免除外语听力考试等。其中还规定,使用盲文试卷的视力残疾考生的考试时间,在该科目规定考试总时长的基础上延长50%。公共政策的每一点进步,都是给残疾考生送出的贴心大礼包。
考试入学只是第一关,进入高校之后,残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更少不了高校以及同学的关爱。像川大,2015年招收了一位来自攀枝花市的无臂考生彭超,学校专门对彭超的铺位、书桌进行改造,将床改到了下面一层、桌面被放矮了一截(考虑到他用脚写字)。学校还为他定制了3套课桌,分别放在彭超需要上课的三个教学楼教室内。这些细节体现了高校管理的人性化。残疾考生、学生是一个少数群体,让这一群体的权益得到最大保障、特殊需求得到最大满足,体现出社会的进步。
考试、入学、受教育只是残疾人的一项权利,要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大的空间,还要从更多的保障领域着力,譬如就业。理顺残疾人就业机制,让他们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对他们的保障与发展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人就业作出明确规定,但落实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残疾人权益保障,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方付出更多努力。
[责任编辑: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