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初试成绩陆续公布,此次报考人数首次破200万。根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数据显示,来自300多所高校850人的被调查群体中,76.71%的受访者表示已参加过研究生考试或打算考研。(2017年03月06日《中国青年报》)。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由于获得大学教育的人数增加,本科学历者越来越多,大学生从而感到本科学历竞争力在下降,“含金量”在降低。所以,追求高学历,赢得竞争力,似乎是大学生考研的主要动因。
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学历确实是一块“敲门砖”。是不是名校,是不是研究生,确实影响着工作的选择。但是,客观地讲,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还是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能不能胜任工作岗位,能不能为单位创造价值才是最重要的。“是金子就会发光。”如果是人才,是不怕找不到工作的。
其实,大学生热衷于考研,很大多数源于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大学本科学制一般是四年。经过九年“寒窗”,学生进入大学有了“功成名就”的感觉。加之与中小学完全不同的学习和管理形式,大一学生往往处于休息期、观察期和适应期,学习进入角色缓慢。大四一般是学校安排的实习期,但大多数学生的时间基本用于找工作和考研上,实习参加时间的很少。也就是说,大学有效的学习时间很短。大学究竟学到了什么,许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自己也难说清。如果认真学了,可能也只是书本上的东西,纸上得来终觉浅;如果没有认真学,可能是时间匆匆过,体宽腹中空。大学教育使学生出来,顶多是一个“毛坯”产品,不能说没有用,至少不能直接用。学生自己也会担心:自己能不能找到一份工作?能不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近年来,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报道实在太多!名牌大学学生回家卖肉、卖糖葫芦的多有报道,大学生工资只有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数十万大学生争着当村官,等等,这些都使大学生对社会的就业门槛产生了恐惧。于是,考研就自然成了大学毕业生的最佳选择。通过读研,目前就业的尴尬局面可以暂时得到回避。通过读研,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等待和观察,为就业打通道路;通过读研,有了更高的学历,从而也有一份就业竞争的资本。
大学生考研热,说到底,是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心中无数,对社会的需求认识不够造成的。对于大学生考研,一方面,我们应当鼓励,毕竟多学知识有益无害;另一方面,也要加以引导。大学要在改变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和引导,让大学生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顺利就业,实现学有所用,人尽其才。(胡海军)
[责任编辑:李帅]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