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京津冀一盘棋,让百姓“获得感”落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经和正在为三地百姓带来优渥实惠,它涉及不同层面利益协调和诸多城市及部门跨地域统筹,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如何下决心破除限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如何交出一张推动中国区域发展的杰出答卷,还有诸多难题有待破解。
由高空俯瞰京津冀,一幅以密布环绕的高铁、城际铁路、市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呈多节点、网格状的交通网蓝图正徐徐铺开;河北燕达医院最近与北京医保系统联通,实现持卡就医直接结算,同时北京优质医疗资源也正向河北辐射——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来,给三地经济发展带来走向变化以及给三地百姓带来实惠的缩影。
中国身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走向纵深的阶段,城市群在区域发展和国民经济中的引领作用凸显。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新首都圏,濒临渤海,背倚太岳,携揽“三北”,人口占比近8%,GDP总值占比10%,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长期以来,三地人口与资源环境不协调,城市群布局不合理,既有大城市病的困扰,又有区域发展差距悬殊的困惑,资源环境超载矛盾严重。京津吸引大量人口进入,交通拥堵、房价飞涨、环境恶化、公共资源紧张等大城市病日趋严重。河北中小城市发展滞后,产业和人口吸引力不足。京津冀被国家列为“东部地区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张、资源环境超载矛盾最为严重、生态联防联治要求最为迫切的区域”。
三年前即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强调这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和“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之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相继出台,从顶层设计为三地“一盘棋”勾画了蓝图。
三年来,这张蓝图指导实践渐次发力,带来积极改变,涵盖经济发展优势互补和公共服务共建同享等层面,涉及城市副中心破局与非首都功能疏解等核心领域,包括产业转型升级、交通一体化先行、生态环保协作、教育医疗旅游等公共资源共享,这些改变已经和正在为三地百姓带来优渥实惠。
从交通一卡通全覆盖到一小时城市圈构建,从出台产业禁限目录到淘汰高污染产业,从区域PM2.5平均浓度下降三成到完成造林上千万亩,从水污染综合整治到引滦入津横向生态补偿,从三地职称通用到医疗化验结果试点互认,从跨省异地就医实时结算到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从组建区域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到京津名校进驻河北——中国社科院调查显示,逾6成受访者认为三地协同发展有成效。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长期宏大系统工程,涉及不同层面利益协调和诸多城市及部门跨地域统筹,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如何下决心破除限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是三地面临的严峻挑战。
以往长三角等地的发展经验表明,无论产业转移还是公共资源疏解,均须与区域规划中城市定位和功能相匹配,须符合城市化发展和人口迁移规律。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不断提高三地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增强三地人民群众“获得感”,如何交出一张推动中国区域发展的杰出答卷,还有诸多难题有待破解,未来还需要我们上下齐心,扎扎实实地努力和创新。
[责任编辑: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