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大陆观察

特色小镇不能搞“圈地造城”老套路

2016年12月02日 11:02:0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号:    

  最近到某地出差,一出高铁站就看到对面山头上矗立着一栋灰色玻璃幕墙建筑,顶上赫然挂着几个大字:互联网小镇。向当地人打听发现,这里并没有什么传统的互联网产业基础,只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些互联网相关企业,显然是“圈地养羊”意在税收,离特色小镇内涵很远。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东部某省会城市:一家大型企业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准备在人口密集的城乡接合部打造“足球小镇”,计划建设的商业和住宅项目需要进行大面积拆迁,而作为“准拆迁户”的当地居民却觉得,无论是“足球”还是“小镇”都离自己的生活很远。

  然而,这些从内涵到现实都在发生偏离甚至变味的“特色小镇”却日益多见起来。比如,借特色小镇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的现象在泛滥:在珠三角,某房地产企业借助“科技小镇”概念推动产业地产,获得地方政府大量土地资源支持;在长三角,另一家房地产企业打算在大城市周边打造标准化的“农业小镇”:2平方公里农业区配套1平方公里建筑区,计划承载3万人。

  不难发现,以上这些特色小镇建设行为,只有“招商引资”“把空间变成房子”这两个特色十分清晰,而特色小镇应有的特色产业、文化传统、人居环境等内涵很少涉及。不少地方甚至存在“圈地为镇”、无中生有,不顾当地传统产业特色和人文地理环境,盲目上项目、造特色的行为,可能让特色小镇建设沦为又一轮人为“造城运动”。

  特色小镇的概念之所以容易被滥用,重要的原因的是上一轮城镇化带来的“产、城、人”矛盾未能有效化解。上一轮城镇化带来的问题,表现在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城市病泛滥,产业过剩后无法有效退出城市和转型升级困难。加上房地产不断圈地、圈钱,挤压城市的人居和产业发展空间,城市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特色小镇成为一个城镇化领域的概念,被当成一个突破口,许多东部大城市希望借此疏散人口、产业,减轻城市压力,腾出城市空间。

[责任编辑: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