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大陆观察

打破体制尴尬,激发“青椒”的创新动力

2016年11月08日 09:56:1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号:    

  破除“万年讲师”挫斗志,“空心砖”著作伤人心的体制尴尬,让“青椒”群体精神振奋,激发他们的创新动力,仍需改革持续推进,打通“最后一公里”

  “80后”“90后”教师在高校中逐渐开始“挑大梁”,成为教育科研“生力军”。然而,这群被形象地称为“青椒”的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却面临着诸多“不能言说的尴尬”。“做老师的荣誉感,常被一些莫名的压力和琐事冲淡了”,不少青年教师发出如此的感慨。

  尴尬一:“跑路盖章”耗时间。一位教授表示,申报一个重点科研项目,光是填写各种申请书、表格,动不动就是几十页,令人发怵。每份材料还要有各个分管负责人签字盖章,没十几趟跑不下来。

  尴尬二:“不少琐事”占精力。一位就职于某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名校博士吐槽,“除本职工作外,还要负责收发单位快递,每天用小推车推着一车车的书,在办公室和传达室之间来回跑几趟。”

  尴尬三:“万年讲师”挫斗志。在一些职数岗位严重超编的“老学院”,不少青年教师已博士毕业多年,却连荣誉性的“副教授职称资格证书”都无法获得,彼此互嘲为“万年讲师”。

  尴尬四:“空心砖”著作伤人心。由于目前许多领域科研评价机制比较机械化,学术委员会往往将科研价值的裁判权交到学术报刊编辑手中,以“是否发表、发表在何种刊物、字数多少”等作为科研成果是否有价值的唯一依据,于是催生“空心砖”著作,难以真实判断科研成果的价值。

  国家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一向重视。国务院2012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团队”。

  更令“青椒”群体振奋的是,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改进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然而,申报项目、学术评价过程中的尴尬仍然存在。改革仍需持续推进,打通“最后一公里”,彻底激发高校青年教师创新动力。

  在科研项目审批方面,可以充分加强信息化建设,鼓励在线申报,运用数字化人才管理系统减少反复填写表格、到各个处室盖章跑腿的时间成本。

  在科研评价方面,高校学术委员会也应完善评价机制体制,而不是单纯以发表论文多少作为人才评价的准绳。特别是涉及人员评鉴时,对其提交的代表性专业成果,应以学术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鉴结果为准。

  在教师资格认定上,可以为青年教师设立“保护期”,对于“保护期”内的优秀引进人才,给予特殊补贴,但要求享受补贴者在“保护期”结束前必须做出相定的科研学术成果,正向激励青年教师将更多时间投入科研学术工作中。

  此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加强青年教师下派挂职锻炼,以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建设双师型队伍,鼓励青年人才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鲜活的实践中淬炼品质提升素质。(陈弘毅、孟昭丽)

[责任编辑: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