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大陆观察

社会工作需要“在地生根”

2016年11月08日 09:46:00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近日,民政部、中央综治办、教育部等12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意见》,提出一系列加强社会工作的针对性政策措施,试图破解以往束缚这一领域发展的瓶颈问题。文件的出台,让“社会工作”这一领域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社会工作是一项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服务工作,对社会运行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这既是一项符合中国邻里和睦、相互帮扶传统的公益事业,也是现代社会运行的自身要求。一些发达国家就从“社区睦邻运动”等社会自发组织中,发展出了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体系。对中国而言,自2006年中央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来,10年间社会工作蓬勃发展,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总量达到76万人,其中持证社会工作者近30万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达到6600余家。

  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关键要使政府和社会力量相互协作和激发,并保证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性和公益性。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的中国,社会结构正朝着现代社会的方向转换,诸如人口老龄化、残疾人生活就业、婚姻家庭纠纷等社会问题凸显。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社会职能的剥离,很多与居民相关的公益性事务压在社区居委会身上,使其不堪重负。这在某种程度上与社区公益服务不够有关,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充分激发社会组织自身的活力,实现培育社会组织、助力社会自治的正面效果。

  将社会自身蕴含的公益基因转化为行动意愿、服务能力,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我们在广州市调研时了解到,为了激发社会力量的参与,当地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项目运作、专业服务”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以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为例,当地外来人口较多,是户籍人口的近5倍,政府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务难以满足居民需求。为了弥补需求缺口,广州市民政局从2013年起,以政府购买专项服务的形式,在该镇建立多个社会工作服务站,覆盖了该镇的10所民办学校、4家企业和11个社区。在这个过程中,当地尤其重视“社会协同”的作用,为社会力量参与多元治理作出了有效探索。

  社会工作,专业化是发展方向。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职业人员,专业社会工作者被称为“社会的医师”,而且,像医生一样,社会工作服务也有“全科社工”和“专科社工”之分,一个突出“范围广”,一个突出“服务深”,共同组成社会工作服务矩阵。对应这两种模式,广州市探索成立了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社会工作专项服务项目”为主的专业服务平台。对诸如部分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校园欺凌等现象,就可以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组织青少年建立“社区反欺凌联盟”,通过传授相关知识,并积极在学校、社区和家长中协调,形成解决社区欺凌问题的合力。而“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则侧重于一般的居民服务。通过不同侧重的服务,形成“专业社工、全民义工”的发展局面。

  政府支持、社会协同、制度促进是广州等地在推进社会工作实践中实现稳定发展的关键。这也提示人们:作为一项公益性的事业,社会工作需要扎根真实的居民需求,激发民间社会组织的活力,并以专业化、市场化为导向,使之能够在地生根、遇土而活。(作者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 王思斌)

[责任编辑: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