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老人办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补助,被要求请吃饭“意思意思”,结果一顿饭花掉了3个月收入600多元。对此,当事村干部却表示,“不去吃对不起人家。”一面是困难群众对摆脱贫困的殷殷期盼,一面却是“要办事,先吃饭”的不当要求,补助被变相“克扣”,发生在四川安岳增花村的这个故事,令人愤怒之余,更引人深思。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治理是否好,干部是否廉,党风是否正,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基层干部离百姓最近,他们不仅是政策的执行者,更是执政党形象、政府公信力的直接代表。可以说,基层干部的作风,深刻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在这个意义上,基层善治与否,将决定执政根基是否牢固。
反腐高压下,总体来说,基层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然而,在现实中,一些不良作风和变相腐败行为,仍不容小视。有的基层干部以“山大王”自居,缺少为民意识,不愿主动服务;有的吃拿卡要、雁过拔毛,虚报冒领、侵占强拿;还有的甚至把黑手伸向低保费、优待金等老百姓的“救命钱”……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蝇贪”之害甚于虎。且不说会直接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会让“潜规则”流毒遍地,扭曲社会公平正义,败坏社会风气。就拿四川的这个案例而言,本是按规定就能申请的补助,本是走程序就能办理的证件,却因为村干部的“梗阻”而求之不可得。长此以往,甚至在村民心中形成了这样的错误认识,“找村干部办一次事,就要请一次饭,这是规矩。”这样的行为,难道不是对“潜规则”的纵容?岂不是对社会风气的败坏?基层干部又岂能以“风俗”作为吃拿卡要的借口?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群众利益不容侵占,基层“蝇贪”当严惩,发现一例,就应查处一例。治标,更要治本。从下沉一级,健全纪检监察体系,到强化公开,以透明管住“微权力”;从关口前移,构建有效的村组织自我约束体制,到移风易俗,铲除“微腐败”的不良社会风气,唯有一手下猛药,一手治病根,才能让基层迎来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局面。
[责任编辑:韩静]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