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引入市场化机制,在补贴逐步递减的同时,提升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在动力电池、核心零部件等方面突破技术瓶颈,将关乎电动车战略的成败
对于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业内很多专家之前并不看好。原因很简单,当2009年我国将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主流技术路线,并提出“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50万辆目标时,电动车在全球刚刚遭遇了金融危机的重大挫折,年销量只有区区几万辆。而从电池技术的发展前景看,至少在10年内,无论是驾驶性能、使用便利性还是成本,电动车都无法与传统燃油车一较高下。
既然没有传统燃油车好用,产业化初期成本又很高,即便国家财政拿出真金白银的补贴,也很难说服消费者成为其市场化初期的首批用户。而没有明确的市场前景,企业难以下决心开发新品,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也很难突破规模化瓶颈。在使用环节,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样面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因此,发展电动汽车看上去似乎像一个美丽的梦。
然而,当2015年我国电动汽车年产销超过33万辆、“十二五”累计销量50万辆的目标几近达成时,人们依稀看到了梦想成真的那一刻。那么,电动车这个“宝”我们到底押对了吗?
首先,这个“宝”我们不得不押。我国虽已连续7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大并不等于强。日前,是否放开合资股比的一场争论,再次将产业空心化的残酷现实摆到了桌面上。其实,产业决策者和企业高层心知肚明,在传统汽车领域,虽然自主品牌近年来技术实力、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得到很大提升,但是,从底层的电子电气,到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再到四大工艺等核心装备,跨国公司依然甩我们好几条街。用一位业内老专家的话说,能跟上不掉队就已经不错了。
反观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由于抛弃了传统动力总成,不仅减少了1万多个零部件,还将重构底盘设计乃至制造工艺流程。此外,当前电动汽车的技术路线还有选择余地,核心技术尚待突破,关键零部件壁垒尚未形成,信息系统还在发展,品牌效应还未发力,商业模式正呈现多样化。可以说,几乎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这自然给了我们“弯道超车”的可能,也成为我们不得不押的“宝”。
其次,我国的制度优势,在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上同样有效。电动汽车推广最核心的难题是商业化初期的高成本。也就是说,要有一批先行消费者,心甘情愿地忍受种种不便,为产业的规模化赢得时间。这一难题,不仅在发达国家很难突破,即便在享受两级巨额财政补贴的中国,也一度效果并不明显。最终,是电动汽车免牌照费、单独摇号、不限行等“特殊政策”的落地,使其推广收到了奇效。虽然截至去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只有49.7万辆,但今年底这一数字有望突破百万辆,到2020年可达三四百万辆。届时,动力电池成本高、充电基础设施少等难题,有望缓解或根本解决。今年以来,多家跨国车企制定了激进的电动汽车新产品规划,瞄准的就是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当然,现在说这个“宝”押得对不对还为时尚早。经过几年的实践,电动汽车这一全新产业,同样出现了散乱差、低水平重复建设、重整车轻核心零部件、产业空心化等苗头和问题,甚至还出现了“骗补”、安全事故频发等新问题。目前,有关部门正提高技术标准、收紧准入条件、调整补贴政策、堵塞安全漏洞,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难题的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也已成立。能否引入市场化机制,在补贴逐步递减的同时,提升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支持企业在动力电池、核心零部件、电控技术、轻量化、智能化等方面突破技术瓶颈,将关乎电动车战略的成败。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12日 19 版)
[责任编辑:王怡然]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