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于公民恐惧不安,守住社保底线

时间:2015-07-31 10:06   来源:中国网

  因为在电视上做了一期节目,我意外收到了湖北省宜昌市一位退休女职工的来信。来信说:“我目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痛苦和困难,只有含泪给您写信了。我今年63岁,岁数不大,身体太差。原丈夫也重病已离异。我有个独子38岁,工作一直很好,也稳定,没成家。由于社会压力大,儿子在今年初忽然患上了精神疾病,我觉得天都塌了。每夜急得不能睡,不能吃,就心慌。我的病更重了,还要照顾儿子。我怕我哪天人不行了,离开了人世,我的儿子身边没亲人了,他怎么办?谁来监护他的身体状况,我就放心不下这件事,我该怎么办?”

  独子之弱,由此可见!慈母之心,天日可鉴!慈母之爱,情深似海!上述个案只是社会福利民生保障问题的“冰山一角”。不争的事实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社会差距在拉大(例如基尼系数早已突破国际警戒线)、发展的“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在释放;与此同时,各类弱势群体被边缘化、无助化和扩大化特别是新生弱势群体的涌现问题不断出现,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更多关注。然而,迄今中国尚未一部正式颁布的《社会救济法》,整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缺少第一块基石,这跟崛起中的大国地位很不相称,与法治国家的追求亦相去甚远。在一个社会共同体,只要有一个人感受到莫名的恐惧,其他人就难免笼罩在不安的氛围中。

  回望历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福利大同可谓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我们有理由期待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为公民提供安全的环境、保障和预期。建立并完善坚如磐石、完备细致、充满人性关爱的社会救助体系,能使每一个公民免于生存的恐惧和不安。社会救助是任何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是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悠久的福利制度安排,更是确保底线正义、推动文明进步、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发展路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发达国家福利社会的保障制度以维护全体公民的终生利益为根本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可为中国借镜:

  一是全民性。维护全体国民的利益,每一个公民,包括国内原有居民和满足居住年限等有关规定要求的外来移民,都有权利享受相关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二是公平性。保证公民平等,不依种族、阶层、性别、收入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所有公民均被无差别融入同样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之中。这方面,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阶层分化的“福利不公”,权贵虽然是小众人口却占据了多数福利资源,平民虽然是大众人口却分享了少数福利资源。

编辑:陆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