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反对的只是被糊涂收费

时间:2015-07-24 15:03   来源:福建日报

  21日,新版《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稿开始公开征求意见。根据修订稿,旧有的高速公路收费模式将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统借统还、永久性收费。修订稿甫一公布,质疑声不绝于耳。公众普遍不满决策者违背契约精神、涉嫌重复收费、高速公路或沦为永久提款机。

  早在修订稿出炉前,便有论者称,高速公路收费年限或将延长。如今,修订稿坐实了这一猜测,且“变本加厉”,由此导致民意集中爆发。对于高速公路收费,公众积怨已久。一方面,经营者连年哭穷。6月底,官方发布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称去年全国收费公路亏损超1500亿元,同比翻了约2.4倍;另一方面,有车一族的观感却是收费站日益密集,收费标准高启,经营者躺着都能赚钱,普遍亏损的说法让人难以信服。

  这背后凸显的是,在高速公路收费问题上,双方缺乏必要的共识。建立共识的基础绝非只是提供一组亏损或盈余的数据,而是需要透明、公开的财务体系,以及全面、有效的监管机制。

  公众并不天然反对收费,只是反对有失透明、偏离合理的收费。高速公路成本高、投入大,财政心有余而力不足,通过税费来支撑其建设、运营、维护,本是有理有据;随着征地成本、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水涨船高,对原有收费方案作出适当调整,也无可厚非。

  但是,收费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基础是,确保每一分钱都能被用在刀刃上。公众只需要为自己所占用的资源与享受的服务买单,而不必为寻租和经营不善负责。但长期以来,高速公路收费一直是一笔糊涂账。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几何?还款情况如何?收费标准如何核定?征收的费用流向何处?都属于公众的知情盲区。亏损或盈余,收费或不收费,皆取决于一家之言。连知情权都没有的消费者,谈何议价权,更难言达成共识。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公众痛快买单,显然不符合人之常情。

  更何况,高速公路收费方面早有前科,公众一度颇有微词。无论是日常出行经历中屡见不鲜的收费站密度过大、收费标准过高,还是不断见诸报端的从业人员畸形高福利、豪华办公场所、层层转包留下的质量隐患,都让人不得不产生负面联想。

  现如今,积弊未除,新的收费方案不期而至。令人遗憾的是,放眼看去,新政传递出的主要还是加大收费力度的信号,如何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合理性收费,依旧是只言片语,搪塞了事,更遑论重建经营者与公众之间的共识。以新规中提及的清偿期结束后仍要缴纳的养护管理费用为例,公众质疑该收费与目前已普遍征收的车购税、成品油附加费重叠。官方回应称,后者仅用于非收费公路的成本支出,难以惠及高速公路。显然,这并不足以回应质疑。要建立起共识,尚需一本明细账目,才能解公众之惑。

  没有人反对收费,只是反对被糊涂地收费,反对为额外成本买单。要让高速公路收费不再成为众矢之的,有赖于重建共识。而建立共识的基础是一本明白账,以备有据可查,有理可依。而这本账目仅有政府监管,也不足以让人放心,还需要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管、审计,并随时接受公众的监督与质疑。

  当然,新的收费方案并未最终尘埃落定,民意关心其最终走向。因此,一方面公众不能止于情绪化的吐槽,事关自身权益,应该通过积极有效的渠道反映诉求,提供合理化建议;另一方面,倾听民意不能走过场,公众质疑不能被当作耳旁风,决策者与社会的有效互动,及时作出反馈与修正,才有助于双方形成共识。(张辉)

编辑:王媛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