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延误,对经常在国内坐飞机的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昨天上午,一则关于“中国航班延误率世界居首”的消息,出现在新浪微博头条上,且杭州萧山机场准点率进入“最差三甲”后,网友的反应就像炸开了锅。(3月22日钱江晚报)
出行者选择乘飞机出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节省时间,可如果遇上航班延误那么就适得其反了。正因如此,这条关于“中国航班延误率世界居首”的消息引起网友的共鸣,舆论声中充满着公众的强烈不满与期望各交通部门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准点率的合理诉求。
据业内人士指出,造成航班延误的因素很多,一是天气等自然因素造成的延误,航空公司为保飞行安全,只能晚点起飞;二是航空公司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延误,如飞机出现机械故障、飞机调配出现问题等;三是空中流量饱和,空管对飞机起飞进行控制。
可近些年,航空公司本身原因造成的延误呈上升趋势,这与部分航空公司管理粗放、尚未建立有效预防和处理航班延误的运作机制是分不开的。由此来看,公众的指责也不是没有道理,对于旅客的抱怨,作为服务部门应该给予理解,毕竟工作中存在不足,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再不鞠躬反省,那么在高铁发展的强烈冲击下,民航就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无论是航空部门还是铁路部门都应该深刻反省,为何每次晚点总是让旅客事前无法预知,事后疲于应付?为何旅客总是对交通部门缺乏信心与耐性?如何提升服务理念、建立与旅客之间的互信关系是当前每一个交通部门都亟需思考的问题。
作为出行者的我们,时间就是金钱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但很多人只在自己损失的时间上斤斤计较,却无心分辨导致交通延误的主客观原因,更不会想到那些“铁公机船”交通行业的工作人员在安全风险系数大,工作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已经为我们抢回来很多时间;更有些人只知道在风雪天气下祈祷自己的旅途能够一路顺风,而不会意识到平安的旅途背后有无数默默无闻的人在为我们“保驾护航”。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笔者认为,运营、旅客双方都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彼此之间多些信任,相互尊重理解,为每一段旅途都画上和谐的音符。
[责任编辑: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