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那顺孟和日前在该市党政联合召开的一个会议上自曝,他住了近8年的房屋到现在连“房本”都还没拿到手。他还指着一名参会的领导干部打趣道:“我知道你和我住同一个小区,你也没有拿到房本吧?”
新京报发表杨国英的观点:购房后拿不到房本,不仅会对个体产权人造成极大的伤害,更有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为了尽快解决房地产市场的遗留问题,呼市已通过“任务清单”点名国土资源局、规划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信访局四部门着力解决。除此之外,我们更有必要反思,房地产审批流程过多,一个房地产项目从立项审批到销售许可,其间涉及到行政审批部门20多个,需要加盖近百个公章,审批流程过多、时间过长、不确定性偏大,会间接导致中小规模房企资金压力的加大,而为了缓解资金压力,部分开发商就很容易违规销售,部分已购住房拿不到房本的乱象很可能由此产生。我们应尽快通过行政职能改革,更大幅度地减少行政审批,并让懒政怠政思维难以滋生、不敢滋生。
京华时报发表周俊生的观点:按照中央政府的布置,促进住房消费是我国目前经济稳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要让老百姓积极投入住房消费,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政府必须做好市场服务工作和监管工作,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政府来说,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固然重要,还应该从这种情况的泛滥看到政府服务工作的不足。政府部门有必要对目前房地产市场上的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检查清理,归并、简化审批手续,减少收费项目,通过政府压缩自己的利益空间来促进市场的发展。
小蒋随想:我们不知道,那顺孟和在当初买房时有没有注意该楼盘是否“五证齐全”——包括《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如果当时有关证明齐全有效,不禁要追问:手续齐全的项目在建成后,为何迟迟下不来房产证?某些部门是否存在故意刁难?倘若当初该项目“五证不全”,市委书记在买房时也没注意,恐怕既表明房产“准生证”对消费者仍然太专业,又说明房价曾经的快速上涨令许多人只顾“抢房”、根本无暇顾及房子是否合法。连市委书记都住在“没房本”的房子里,想必也会令“先上车后买票”式地产开发有恃无恐。“办房本”也分两种情况——对于手续齐全或只是个别手续不全的项目,有关部门应尽快办理或敦促补齐手续后办理;而对于“小产权房”或是明显的违建,想必“房本”还是没戏。
“精神文化”与市场票房果真是矛盾的?
背景 :近日,《解放军报》刊文指出:我国的有些军事题材文艺作品脂粉气掩盖了硝烟味,血性阳刚变成了娘娘腔,女军人描眉画红,男军人耍酷装帅,追逐“韩流”、“日流”,这些言行“雌化”、心智 “童化”的作品,怎能培养战士的虎狼之气、铁血情怀?
北京晨报发表佟彤的观点:既然能很轻松地就把钱赚了,为什么还要为触及灵魂而吃苦受罪?这个抱怨已经不是冯小刚在看到他自己的《1942》与《私人订制》之间反差时的个人感受了,更重要的是,这也不是简单的娱乐问题,在这种轻松之下,是主流价值观的失语甚至无力,好像丰盛而昂贵的美食中唯独缺少盐,后者直接导致精神无力。市场是经济社会的客观指标,但不是精神产品的唯一衡量依据,因为我们的灵魂和肉体,已经明显的不同步,这就要有等待灵魂的耐心和决心,其中就包括对市场的选择性放弃,至少不能一味迎合。因为市场与作品,作品与观众,向来是相互影响和塑造的,如果一方一味地屈从将就,只能使标准由失衡到跌破底线,让灵魂让步于肉体。改变这一点,需要艺术创作中舍得断腕的“壮士”,也需要有保护和扶植“壮士”的大环境,这个大环境是需要自上而下的造就和引领,至少不是到了片子完成再去“剪胸”那么简单。
小蒋随想:优秀的文艺作品应当起到鼓舞人、感染人、激励人的效果,市场票房与正能量传递也不是矛盾的。纵观一些好莱坞大片,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少不了爱情与浪漫主义情怀,更有国家荣誉乃是人类命运贯穿其中。观众其实很熟悉上述套路,但人们并不觉得“没劲”,而是一次次步入影院、等待一季又一季的剧集。这说明什么?首先,人们渴慕英雄,无论是史诗壮丽性的英雄,还是平民草根化的“阿甘”,重要的是他们能够触及人的心灵,能与人性中的正义与美好产生共鸣。其次,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美女与英雄的搭配让人百看不腻,许多人或许当不了英雄,但爱情的甜和苦却是人们都有机会体味的,这种感同身受使得影片中的人物更加有血有肉。国家荣誉与人类命运看似高远,却是主流价值观传递与我们“仰望星空”时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方面的叙述不能讲大道理、生硬地喊口号,而是需要巧妙地“技术处理”。没有人指望一部文艺作品就能改变什么,很多事需要润物细无声与水到渠成。考虑经济利益没有问题,但许多国内的编剧与制片方还是没有谱好“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