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不仅为了纪念

时间:2015-01-29 14:2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不久前,笔者和一名当过多年记者的德国人舍普谈起二战,从他的话中看到了普通德国人如何对待自己国家这段沉重的历史。

  舍普在大学学的是历史专业。回忆以前的记者生涯,他最难忘的是曾为制作德国电视二台二战系列纪录片读了整整一年的观众来信,来信都是观众寄来的参战亲属战时家书。

  舍普说,读这些士兵家书常让他号啕大哭,信的内容说什么的都有。战争历史的框架,德国人人都知道,但战争对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历史书里却没有。

  舍普本人的爷爷去东线作战再也没回来,奶奶在家从不与小辈谈战争,前些年奶奶也走了。舍普是战后生的人,但他并不认为二战和自己没有关系。他探究二战历史,特别是想搞清楚普通德国人当时究竟是怎么想的。他认为,这有助于自我定位。

  和舍普谈起苏台德德国人的话题。他认为,这些“被驱逐德国人”的个人命运当然悲惨,但是对德国人来说,谈及战时个人遭遇的大前提是纳粹德国挑起了战争。这个前提得时刻牢记,否则容易得出扭曲历史的结论。

  二战结束后,德国反思历史的认真态度为国际普遍认可。但不少德国人觉得,如何反思历史,特别是让生活安逸的年轻人找到自己与那段历史的契合点,是现下值得思考的问题。像过去那样简单地集体承担罪责,重复批判希特勒等纳粹恶魔,或者抽象地进行反思,年轻人往往难以深刻理解。以前有亲历者到学校去与学生交流可以弥补空缺,但现在亲历者越来越少。而且,现身说法的亲历者大多是大屠杀受害者,那些帮凶哪去了?少数当时勇于冒风险保护犹太人的警察或纳粹政府的反叛者的事迹被用作宝贵的教育材料。但是,还是那一问:帮凶哪去了?

  实际上,德国一些普通人已在自发地探究与自己家庭相关的二战历史,到众多历史档案馆去探寻自己祖辈战时究竟干了什么。德国的报纸杂志也时有普通人私人调查结果的报道。这些调查发现往往让勇敢直面亲人历史的德国人非常痛苦,但对现今的德国人却是更能引起共鸣和深思的鲜活材料。通过客观探究祖辈的往事和心路历程,思考普通民众与纳粹罪恶的关系,会使历史反思更具现实意义。

  德国还需要不断反思吗?需要,因为即便是在德国集体反省历史的大背景下,德国人对历史的态度也并非铁板一块。比如有德国人就因为听祖辈讲述了很多苏台德人那样的“被驱逐德国人”的痛苦经历,认为德国反思过于强调纳粹罪行,而忽视了“被驱逐者”的遭遇。这些人并没有像舍普那样从纳粹德国是战争祸首的大前提出发全面思考问题。更有极右翼组织一直在宣扬篡改历史的论调——仇外,排外。

  在德国,继续检讨历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新一代人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尘封的历史,探究当时纳粹主义大背景下复杂的社会环境,思考普通人随波逐流甚至助纣为虐的严重后果,从而避免重蹈祖辈覆辙。

  最后,摘录一段前不久亲历的德国学生二战纪念活动演讲作为结尾:

  “纪念不仅为了纪念。我们今天来这里并不是为了哀悼过去,而是为了警示人们,仇外和法西斯思潮现在依然存在。如今,我们看到有人仅仅因为与我们长得不同、想法不同、信仰不同就被殴打,是感到震惊还是无所谓?如今,我们看到个人或是群体被挑逗、被侮辱,我们是去反对还是跟着嘲笑?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和社会要直面的问题。近年来曝光的极右翼地下组织常年对外国人搞恐怖暗杀的新闻更让我们震惊。我们只应有一个德国,一个崇尚容忍和多样性的德国。”(班玮)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