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官巨腐”的案例被屡屡曝出,乡村干部腐败问题凸显。那些“千万级村官”到底是怎么养成的呢?细究之下,无非是一个由“地头蛇”演变为“贪吃蛇”的过程。小官能巨贪,关键在于手中有权,并且官小权力大,俨然是“地头蛇”“土皇帝”。这些“地头蛇”往往利用职务之便,搭乘农村土地转让、惠农政策等“东风”,纷纷“借机上位”。再加上有些地方基层监督存在盲区,或者是上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曾经那些“探出”脑袋来“试试”的“地头蛇”逐渐尝到了腐败的甜头,最后变得不可收拾,“贪吃蛇”便由此养成。
“地头蛇”之所以如此“嚣张”,便是因为权力的过于集中。因此,治“小官巨贪”重在治权,而治权的关键又在于“依法治权”,把那些“不合规”行为拉回到法治轨道上来。比如,人事管理公开化,物资分配规范化,项目审批制度化,只要权力行使依法进行,“第三只手”便无从下手。
当然,要想实现这“三化”,监督必不可少。对于基层来说,有时缺少的并不是监督这场雨,而是雨过后很多地方地皮还没打湿,让“地头蛇”感觉不到来自监督的压力。对此,不妨实行“扫雷式”监督,细化到人,落实到点。苍蝇太小,网必须密,这样才能让他们时刻感觉到头顶有根高压线。(彭亦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