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抗战胜利的精神遗产

时间:2014-09-04 09:56   来源:人民日报

  9月3日,中国迎来第一个写进国家法律的抗战胜利纪念日。

  上午,卢沟桥畔。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下午,中南海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纪念抗战,就是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

  伟大的胜利,标注着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69年前开始,就已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梦,而成为可争可得的真实愿景。恩格斯说过,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抗战胜利所带来的民族意识、爱国主义、英雄气概,直到现在都在激励着我们冲破险阻、奋勇争先。当中华民族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回首再看抗战就会发现,今天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我们正在塑造的民族气质,正是由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所奠定的,正是从反法西斯共同胜利的起点出发的,正是由无数先烈用生命书就的抗战精神所给予的。

  抗战胜利不仅应成为我们民族最重要的纪念,也应成为世界性的集体记忆。长达14年的抗战,中国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早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战场。可以说,抗战影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也改变了战后世界格局。拉纳·米特曾在《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中指出:自二战时起,中国就已经是“负责任的大国”。

  伟大的胜利,不能因胜利而结束。对于抗战胜利的评价,至今仍然存在各种奇谈怪论:有人顽固地篡改历史、美化侵略,好似那些反和平、反人类的劣迹罪行从未发生,同时不断寻求突破战后体制;有人别有用心地偏于一隅,或者弱化中共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的作用,或者把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对立起来;还有人不尊重史实和民族情感,不是把尸山血海中的艰苦战争演绎成“手撕鬼子”,就是把中国的战胜归于别国、归于偶然。

  正因如此,在抗战胜利纪念日,我们迫切需要再来一次猛醒。时间不是冲淡记忆的借口,和平也不是忘记历史的理由。民族复兴的伟业未竟,如果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断裂了,我们靠什么去争取新的胜利?中华崛起的伟业未竟,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枯竭了,我们又靠什么去赢得世界尊重?一个团结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民族凝聚力,是支撑中华民族最终打败侵略者的根本力量。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抗战精神”,视之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今天我们驶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争取中华民族的世界地位,仍然需要弘扬这宝贵的抗战精神。

  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见证日本受降的朱启平在《落日》一文中写到过一个满脸孩子气的水手,他郑重其事地对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69年过去了,我们看到,国家正在认真珍视那段历史,正在用最高礼节纪念先烈。我们也看到,6岁的女孩“小牛奶”自发游历抗战纪念地,用照片集成《致胜利》。我们还看到,南京全市小学生新学年拿到了《血火记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从这一幕幕,我们真正看到的,是民族未来的希望。

  抗战历史不朽,抗战精神不灭。从今天开始,让我们用抗战精神铸就我们新的长城。(曹鹏程)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