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入类职业资格先“瘦身”后“健身”

时间:2014-09-02 08:52   来源:广州日报

  据人社部负责人透露,对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一律取消。下一步清理计划是,国务院行业部门、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学会自行设置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原则上予以取消。确实需要保留的,经过批准后,纳入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制度管理。(8月31日《新京报》)

  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应该是一个帕累托最优——于劳动者本人,它既是求职、任职、开业的“钥匙”,又是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的“桥梁”;于用人单位,它是招聘、录用劳动者的“标尺”;于国家,它是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引擎”,为国际社会所通行。我国亦于1995年1月7日颁布相关规定,标志着职业资格制度在中国落地。

  职业资格制度的合理性毋庸置疑,其效率也应该获得正面评价。可是,制度愈行愈远,混乱度也呈现渐升之态势。细究之,“各自为证”、“证出多门”是首患。“证”出多门包括:人社部、相关部委、各类行业协会、专业学术团体以及国外职业鉴定机构。各自为“证”表现:一在名目设置环节,体系散乱、版本众多。以物流师资格为例,除了人社部进行资格鉴定,还有十几个部门涉及这个行业,颁发“资格证书”十余种。二在培训环节,收费太高、牟取暴利。三在考试环节,权威不足、考试太乱。当然,职业资格证制度的问题远不止这些,譬如“证在人不在”的“挂证”就是一个常见的恶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在职业资格证书这条利润丰厚的产业链上,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乱象丛生。有鉴于此,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12月下发《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直指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考试太乱、证书太滥……高额收费等”,并进行了一场堪称“史上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职业资格规范清理活动,直至2012年5月才告一段落。时隔两年,旧事重提,意味着职业资格证制度规范任重而道远。

  规范职业资格认证,先“瘦身”后“健身”,减法与加法一起做。“瘦身”,旨在进行存量改革,将现存的准入类职业资格进行盘点,取消那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存在意义不大、交叉设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人社部不妨将“存货”向公众晒一晒,去或留听听群众意见。“健身”,则在进行增量改革,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制定通用的技能、资格标准和严格的质量监控系统,确保证书的严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封堵“证出多门”。

  增量改革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增加法律供给。职业资格制度,实质是一种许可制度,是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一种调节与约束,必须要以法律为依据。在这方面,“暂行”了近20年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终究不是“办法”,需要升格。二是适度收权,向上归拢,避免放权导致“牙防组现象”。像一些国家的职业资格制度,政府与行业协会或学会分工合作,共同管理——政府承担职业资格注册、管理、考试的主体责任,而行业协会、学会负责专业管理,譬如考试大纲拟定等。

  职业资格制度不可舍,实际操作跑偏要较准,这就是此项改革的依归。(练洪洋)

编辑:李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