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如花”,更要“如家”

时间:2014-09-01 11:05   来源:钱江晚报

  “冰桶挑战”最近如火如荼,石家庄新火车站最近也上演了一场壮观的“冰桶挑战”。千万条瀑布从屋顶飞流直下,煞是壮观。只是苦了等车的旅客,集体被动体验了一场残酷的“冰桶挑战”。

  很多旅客抱怨这是建筑质量问题,施工人员认为这是设计问题,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更准确地说,这一意外属于管理问题。石家庄新火车站的设计其实是一个挺成功的节能环保范本。车站的顶设计是有一个个小拱,有一道道竖窗,每一道上大概开着有2到4扇,斜45度角为了通风透光节能节电。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不能随时掌握天气状况,特别是碰到近日罕见的暴雨,不做提前应对关闭活动门窗,那么类似“冰桶挑战”之类的纰漏便会上演。

  类似石家庄的此类事故在北京等其他新建火车站、飞机场都曾经出现,不足为奇。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铁飞机的极速发展,种种新颖的、现代的、壮观的、前卫的车站设计也登陆中国。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为令人瞩目的建筑试验场。有些建筑的确代表了人类科技和艺术的最高水准,而不少建筑也让人不敢恭维。从质量上说,权威部门曾经表示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从艺术上说,即便艺术家也看不过去,例如宋丹丹曾经独创“丹丹体”,讥讽北京时髦的建筑太廉价。

  石家庄新火车站的设计遭遇“冰桶挑战”,某种程度折射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矛盾。这种矛盾有些时候是内在的。为了节能节电,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和自然通风,降低灯光和空调使用率,将屋顶设计成开合式的,本身无可厚非,反而是一个富有未来感的设计潮流。记得当年我国最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也曾因为设计“大屋顶”遭到批判。从艺术眼光看,“大屋顶”的确是美轮美奂的民族风;不过从造价看,“大屋顶”也是相对高昂的建筑风格。因此,对于设计师的批评大可不必,实用性与艺术性完全兼顾的确勉为其难。

  我特别欣赏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家原广司的建筑理念。原广司因为设计京都车站蜚声国际。他设计的车站和石家庄一样,也有巨大的玻璃屋顶,人们可以直接眺望天空的云彩。《世界聚落的教示》中,原广司将车站之类的公共建筑理念表达为一种“聚落”。岁月是永久的过客,而车站却提供了现代人聚集和分离的场所。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评价京都车站,这里“好像是众人聚集的充满活力的家”。同样是“晶晶亮”的车站,有的车站给人以“透心凉”,有的车站却像“暖男”一样。相比京都车站,我国的新建车站在硬件上已经不弱,甚至更为高大上,不过在实用性之外,车站在管理服务上还难言让旅客有回家的感觉。

  所谓宾至如归,软件“如家”比硬件的“如花”更美更重要。(付瑞生)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