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疫必有谣言”,哪怕是远在天边,与你我还八竿子打不着。“上海收治埃博拉病毒携带者”,就是例证。所幸的是,在信息飞速传播时代,无论互联网的自净和纠偏能力,还是公民的甄别和求证意识,乃至权威部门的证伪能力都在提高,谣言的寿命越来越短。
三人成虎,谣言肆虐的危害无须赘言。谣言古已有之,“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如何遏制谣言以及减少谣言造成的恐慌?
一靠智。“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有的谣言低级可笑,眼睛一扫便知不可信;有的谣言尽管说得有鼻子有眼,但稍微一分析也能知道不属实。许多轻浮而夸张的谣言,在那些智者眼里显得极其可笑,原因就在于这些人知识面宽,又善于分析,稍微一推算就可瓦解谣言。在这类人面前,谣言确实难有生存空间。
二靠知。芸芸众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智者。一些人轻易上了谣言的当、中了谣言的毒、受了谣言的害,究其因,与信息不对称有关,与辨析能力不强有关。更何况,当前不少谣言似真似假,假中有真,比如八分假、二分真,让人真假难辨,这类谣言“质量”较高,即便智者也难以一时分清。为此,就需要权威部门及时辟谣,最大程度提供信息,当政府提供的知识够充分,当民众第一时间知道了相关知识,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三靠治。所谓的治,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依法依规打击造谣者。有的造谣者也许并无恶意,属于听风就是雨,或哗众取宠,而有的造谣者则蓄意兴风作浪,甚至有着明显的利益冲动。对于无底线造谣以牟利的人,如果不依法治理,恐将产生恶劣的模仿效应。
另一方面就是针对谣言的内容对症下药。在没有找到良方之前,职能部门有责任通过科普等手段,打消公众疑虑和恐慌。比如,埃博拉病毒最初发现于1976年,并非什么新病毒;再比如,为防治埃博拉病毒通过口岸传播,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13个涉及非洲的航线设置了机上、地面、行李、货物等多道关卡。专家还介绍,埃博拉病毒是通过体液和血液传播而非飞沫传播,需要出境者注意远离疫区、做好个人防护……如此种种,就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公众的焦虑。
当然,应对埃博拉病毒,切勿以讹传讹,更不能依赖“狗皮膏药”。可笑且可悲的是,万能的“大内神药”板蓝根又出面了——防治非典,板蓝根出头露面;防治H1N1、H7N9,要靠板蓝根;如今应对埃博拉,又靠板蓝根。
一言以蔽之,埃博拉是病毒,谣言也是病毒,背离科学的应对之道也是病毒。消毒,需要权威部门自觉公开信息,力行科普,还离不了职能部门坚守科学有效的防治之道,而不是剑走偏锋,借机推销“狗皮膏药”。(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