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群众信任的方式解开心结

时间:2014-07-03 13:39   来源:人民日报

  如今做群众工作,并不限于社区农家、田间地头,也延伸到网络世界。某种程度上讲,网络的普及改变了社会治理模式。政府要积极主动与网民接触,同时创造条件让网民接触政府工作,了解施政实际。

  近期身边发生的几件事,更让我意识到,这既是一种新的方式方法,也是提升治理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2013年9月,宣城中学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原校址交由宣城第六中学使用。由于迁过来的新六中属于优质教育资源,受到全市群众尤其是学生家长的广泛关注,很多人通过网络表达意见,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就近上六中。但现实情况是,师资有限,校舍容量有限,难以全部满足周边地区就学需求。对此,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解释,但仍有很多家长不理解、难接受。有学生家长甚至通过多个网络论坛屡屡发帖质疑:“为什么我的孩子不能上六中?”言辞激烈。我要求相关部门在网上及时回应,与家长积极沟通、做思想工作,但舆论仍无法平息。后来,我让市委秘书长带队,组织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律师代表和这位家长在内的网民代表,到学校实地察看。百闻不如一见,学校状况确如我们解释的那样。一些网友主动把见闻在网上发表,为政府作解释。那位屡次发帖的家长也表示了理解,还发帖对我本人表示感谢。

  这件事启发了我:很多时候,处理这种影响重大的网络舆情,单靠文字答复或者口头回复还不能取信于网民。组织群众代表实地察看,帮助他们更好了解,并且通过他们的镜头和文字来发声,比政府单方面的回复解释更有说服力。

  很多人对政府的工作产生这样那样的质疑与误解,其实并非故意找茬,也并非不支持,而是他们没有一个合适的了解渠道。提升治理能力,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需要发挥好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平台作用,用群众信任的方式来赢得群众理解。

  因此,从去年开始,我们在文明城市创建中,高度重视并致力打造网络文明创建新平台,征集网友关于文明创建的意见建议,组织网友开展文明出行、文明行为大讨论,举办“网友看宣城”活动,用网友熟悉的“网络语言”,充分展示我市的美好形象,形成网上与网下良性互动、虚拟与现实文明交融的良好局面。

  实际上,拓宽渠道让大家发表意见,创造条件增进相互沟通,不仅能帮助更多群众更好地了解各种事件的本来面貌,还能增强施政公信力,在更大范围聚集共谋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姚玉舟)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