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7日(记者王珏玢、翟永冠)雾霾又一次袭击华北,京津冀未能幸免,山西、山东也被波及。还未在灿烂阳光下好好享受春色的人们,再一次被“雾锁中国”的忧虑笼罩。等风盼雨待霾散的无奈现实提醒我们,防污治霾必须时刻保持紧迫,决不能“霾来一片紧,霾去一身轻”。
一些地方平常对治污不重视,对产业转移、结构升级抓得不紧,待雾霾来袭则突然紧张起来,不仅下令关停高污染高排放企业,还对一些柴油车辆进行了临时管制。可等大风一吹、雾霾一过,又恢复了平日不慌不忙的常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面积雾霾绝非三两天形成,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式的防霾才能跟上当前污染蔓延的节奏。
根除“心肺之患”,防治的口罩要戴在企业污染的源头。河北省高炉总量高出美国6倍、废气排放量高于欧盟总和,治污防霾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必须用改革的办法,从制度入手,将治理雾霾纳入全面、完善、长效的制度体系和思维模式里。再不能让重污染时关停的企业,雾霾一散又毫无顾忌复工;再不能让雾霾天停建的工地,一续建就不做任何喷淋处理。
治霾“军令状”已签,各级政府“铁腕治污”的决心还需见真章。从去年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行“以奖代补”,种种举措足以让百姓看见政府治理污染的诚意。而要真正打赢“空气保卫战”,面对污染不作为、慢作为的态度必须一举扭转,环保部门的“以罚代管”必须变为“积极监管”,这都需要管理者时时治霾的理念常在心头。
消除雾霾之患,更与我们每个普通人的努力息息相关。重重雾霾不仅是对政府工作的考验,也是对百姓转变生活方式的提醒。如果平时习惯了开豪华车等高能耗的生活方式,对燃放烟花等习俗又不忍舍弃,那么待雾霾来袭时怨天尤人又有何用?每个人都该为环境尽一份力。行动起来,治霾别再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