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公务员们淡定起来,不仅需要全社会重新审视公务员群体,不要将其孤立化、妖魔化,而要将其当作一种普通职业,给予应有的职业肯定、价值归属
近日,家住陕西西安城南的公务员李应(化名)送走了来西安度假的老同学杨鑫(化名),李应感觉老同学来的这几天,自己受了刺激:毕业分别快10年,当年的上铺同学已是金融界新秀,而下铺的自己依旧是名普通公务员,自己挖空心思为这位“睡在上铺的兄弟”准备的人家当年最爱的菠萝,遭到嫌弃,宴请时也被人家抢着买单,这让李应很受伤(3月25日《华商报》)。
攀比之心是人之本性,尤其是看到原以为不如己的同学现如今成了成功人士,而自己则怀才不遇,渐落平凡,公务员李应为此感到很受伤,虽显矫情但也在情理之中。
近期以来,在旁人眼中本为强势的公务员纷纷吐槽,抱怨工资少、待遇低,甚至表达想辞职的想法,并不少见。而在公务员们略显不淡定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因素。
首先,各界对公务员的看法跟不上业已发生的社会大变革。公务员在旁人眼中处于优势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经济并不发达的产物。过去,人们并没有充足的成功、成才机会,自古华山一条路,学而优则仕是传统成才之道,甚至到现在仍有父母还片面认为儿女考上公务员是孩子唯一且最好归宿。
当社会逐渐走向多元化,公务员群体已经在客观上失去了一家独大的优势,条条道路通成功,而大多数靠自己能力入职的公务员,本身确实有着一直优秀的心理优势,面对如此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他们难以淡定。
其次,当下多数人对成功的界定略显庸俗化、物质化。不得不说,人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往往不是其为社会作出了多大贡献,而是他拥有了多少物质财富。必须指出,那些人能获高薪,只是对其能力的另一种评价,同时,并不是每个公务员投身市场,都能获得如此高薪,并且各方目光焦点都停留在所谓成功者身上,而少有关注那些离职后混得不如自己的人。
还须考虑的是,如果大家都纷纷离职,就打破了原有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原来的高薪者能否继续获得高薪也是未知数。从这个角度看,公务员放弃了获得高薪的机会,却得到了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如何取舍本是冷暖自知的事情。
最后,在理想的制度结构中,公务员本该获得一份并不可观,但也不寒碜的收入,他们更需要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可是,现状是由于部分害群之马的不端行为,使得公务员群体被社会舆论所妖魔化,这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很多人习惯性地把公务员等同于贪腐者,把公务员工作等同于一份报纸一杯茶。很大程度上,当下公务员正在为个别同行的不良行为埋单。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得过且过,远比重新拾起那份公职人员的责任、荣誉来得容易。
可见,要让公务员们淡定起来,不仅需要全社会重新审视公务员群体,不要将其孤立化、妖魔化,而要将其当作一种普通职业,给予应有的职业肯定、价值归属,还需要公务员们完成对自身的重新定位。既然不准备辞职,那就少些矫情,通过踏踏实实工作来展现自身价值,实现自我完善。“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或许来自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值得每位公务员共勉。(舒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