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的《新京报》“人大观察”栏目发表全国人大内司委内务室朱恒顺的文章称,2日,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开始报到。在报到现场,我与一位连任三届的代表交谈时,他颇有感慨地说,今年出席人大会议时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压力感,简直是“压力山大”。而从平时接触来看,随着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人大制度完善步伐的加快,感觉“压力山大”的代表越来越多。
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每年的两会,总有一些代表委员的建议和发言令百姓很是失望、不解甚至是惊愕——因为有的是在说套话、假话、空话,不知所云;有的是在朗读政府工作报告等会议材料、毫无见地;有的则是站在自己小团体、利益集团的立场,说些“响彻云霄”的“雷人雷语”或者是庙堂豪语;有的发言,则被抨击质量水准和思想深度还不如网民的网文。凡此种种,实在是有愧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称号。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职责是要行使好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神圣权利,这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当然是得“压力山大”的。而一些代表委员之所以令人吐槽、灰心,显然是与平时的履职不力密切相关,与平时的调查研究、倾听民意不力密切相关——一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只有在平时的300多天里与百姓打成一片,怀着情感去了解百姓的疾苦,倾听百姓的心声,只有在做足了功课的前提下,他的议案和提案,他的建议和发言,才能围绕民生热点、难点,接地气、说真话,名副其实地为人民代言、疾呼,反之,肯定是要被百姓嗤之以鼻的。
正如一位代表所言,现在,选民和原选举单位对代表寄予的期望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人大代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以前,开会时一般只是参加审议发言,参与提出议案建议,甚至不发言不提建议也没什么。现在,社会关注的不仅仅是你是否参加会议,是否发言,更关注你在会上讲了什么,讲的是不是民众关心的问题,民众的呼声和建议有没有带上会议;不仅要积极提出议案建议,而且还关注内容及质量;你在监督“一府两院”工作方面是否称职……
就像现在很多当官的都在吐槽“为官不易”了,其实,“为官不易”才是回归正常的状态,否则,还不如回家卖红薯呢;现在,代表们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山大”,那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不然,选民干吗选举你代表人民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没有压力的代表委员,遑论使命感和责任感,能指望他去为民代言、维护好百姓的权益吗? 代表们“压力山大”,更说明百姓的知情权、监督权也在不断增强,你去会上做“花瓶”、去敷衍,百姓就会群起而吐槽、批评,媒体也会不客气地质疑、诘问——这不正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民主与法治社会的缩影吗? (吴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