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说被撞、一方说被讹,法院使用测谎仪当“判官”;交警扶起老人,第一句话被问“小伙子你怎么撞我”;肇事者撞完人逃跑,“奔驰大叔”先拍照取证再施以援手……马年新春,几起很有代表性的“扶人”新闻又摆到我们面前,相比观看春晚小品的会心一笑,现实更令人五味杂陈。
有网友唏嘘:这年头,做好人还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本是中国人几千年传承的古训,也是现代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但是,在今天的社会情境中,无论是拍照先行,还是测谎鉴定,都说明“行善风险”无形中增添了好人的负担,让“扶不扶”这道原本简单的道德设问,变得复杂起来。
事实上,大众对“扶不扶”的强烈关注,背后投射的,正是向善者在现实困境中的纠结,对社会转型期良好道德风尚的迫切期待。当利益考量与道德选择迎头撞上,江苏泰兴的“奔驰大叔”先取证再救人,类似这样的选择,体现出一种乐观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行善风险客观存在、制度和规则对善行的保护一时还难尽如人意的情况下,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踯躅退缩,始终充满信心,并用自己的行为,守护住了心中善的冲动。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所作所为,捍卫了社会的公义和“德不孤,必有邻”的信念。
“人倒了扶得起,人心倒了扶不起”。讨论这个朴素的道德话题,离不开复杂的时代语境,更与我们的自身处境息息相关。“奔驰大叔”这些乐观的现实主义者,尽管没有舍生取义的毅然决然,没有赴汤蹈火的豪言壮语,但他们比一万个在网络上痛斥老人变坏、坏人变老却在现实中无所作为的空谈家更可宝贵。我们有必要给他们多一点掌声、多一阵喝彩。我们应该向他们致以真诚的敬意和谢意,因为正是这些乐观者、行动者,为现实中那些并不那么纯粹的人树立了一个样板,而这样的样板,人人可学,人人可为。(曹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