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湖北人大代表,敢于对“三公经费”较真儿。
“一台电脑的使用期限至少5年,但预算报告中年年都有购买电脑等办公用品,出于什么考虑?”“‘三公经费’要列明细,不能像以前那样模糊,必须要写清楚会议费、培训费分别是多少。”日前,部分湖北省人大代表对湖北省民政厅2014年度预算的各项项目进行审查,首次进入审查目录的“三公经费预算”成为众代表“盘问”最仔细、最详尽的对象。(据1月18日《中国青年报》)。
今年以来,各地在三公经费的节约上捷报频传,一些地方动辄宣布将一些三公消费压缩百分之几十。不过,控制三公经费,靠这种多拨款多节约的方式,显然不行,必须深入到政府预算审查层面,将政府的财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眼下,各地两会纷纷召开,因此,作为人大代表,能否在通过政府预算的有效审查,实现对三公经费的有效控制,无疑责任重大。
毫无疑问,公众乐见更多地方的人大代表,能像湖北那样,敢于对“三公经费”较真儿。同时,于人大代表而言,对“三公”经费和财政预算进行监督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为了保证审查的效果,一方面,人大代表有必要努力学习和补充必要的财政、经济和税收等预算审查所必需的知识,另一方面,不妨学习武汉人大的经验,编写帮助代表读懂计划和预算报告的阅读指南,组织专题审议,引入专家的讨论和评议,帮助代表提高审查能力。
另外,提升人大代表预算审查监督能力,还应从完善预算编制制度来入手。目前,许多地方预算的内容仍然过粗,有的地方,全年预算收支仅列出二三十个“类级”科目,三四百个“款”级、五六百个“项”级科目则没有体现,完全由政府主导分配,人大代表甚至不知道哪个部门具体能够使用多少钱,有的地方,“三公”经费的草案内容只有不到一页纸。因此,更多地方需要像湖北那样,将“三公经费预算”明确列入审查目录。
与此同时,应当尽快完善预算法,要求政府的预算特别是“三公”经费等社会关注热点内容,要编制地尽可能地详细,不能搞“粗线条”,更不能留下任何“模糊地带”,要让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方向都尽可能明确。必要时,还要提供专门的论证报告,并辅之以相应的图表、名词解释等,以让代表能够一目了然地看清资金使用计划。
我们现行的预算审查机制也需要完善。这其中,首要的是应当创造条件,让代表提前接触预算草案,建议在预算法修改时明确,地方人大会议召开前至少一个月,政府预算编制主管部门应当将预算草案发送全体代表,让代表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在预算草案编制完成后,应当将预算草案向社会公开,并设置专门的公众征集意见和讨论平台,从而为人大代表审查预算提供帮助和支持。(朱恒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