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大陆观察

“讨薪之痛”,关乎的不仅仅是钱

2014年01月17日 13:00: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号:    

  春节临近日,讨薪进行时。如同定期上演的“大剧”,爬高、静坐等追讨拖欠工资的新闻再次屡屡见诸报端。讨薪不止,在深深刺痛着公众神经的同时,一个回归本源的问题是,为什么被欠薪的总是打工农民?

  自2003年全国启动清欠农民工工资活动以来,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治理已度过了10余个年头。10多年来,国家对拖欠打工农民工资的打击力度不可谓不大。从法院的讨薪绿色通道、人社部门的劳动监察,再到将不讲诚信的“无赖企业”、“黑心老板”清除出市场、欠薪入刑,制度在完善,恶劣行为却始终难以禁绝。

  透视近年打工农民讨薪的极端案例,或许可窥端倪。背井离乡、入城打工的农民,为了讨要区区数千、万余的合法血汗钱,不仅要忍受企业和部门“脸难看”、“事难办”的辛苦,甚至还要冒着违法被抓的风险。讨薪之难,正如近日河南郑州一起讨薪事件中的农民工所言,“感觉自己像个皮球被踢来踢去”。在讨薪中,打工农民感觉到的是屈辱,是被忽视。

  依靠劳动取得合法收入是公民的基本权益,但当一个群体的尊严不受重视时,其基本权益维护也只能是水中捞月。不可否认,打工农民规模庞大且分散,从事的职业也千差万别,对其利益的维护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然而,是否真的无法根治值得探讨。以治理建筑行业的欠薪为例,如果将打击欠薪的事后举措转变为加强事前监管的日常措施,严格落实项目用工合同和工资支付进度的备案制度,不备案就停工,又何至于每到年底突击清欠?

  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衡量着一个社会进步的程度。目前,我国约有2亿多的进城打工农民。长期以来,他们被贴上尴尬的“农民工”身份标签,在为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被歧视、被轻视的现象也由来已久,欠薪,或许只是这一庞大群体在社会转型中遭遇种种不公的一个缩影。

  根治拖欠打工农民的薪水,更要还打工农民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身份和地位,坚决保障其劳动收入权益。在逐步提高群体地位的同时,将打工农民纳入与城市工人同等的劳动保障体系之下,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唯有如此,社会公平才能得以彰显,欠薪不止历史才能寿终正寝。(李鹏)

[责任编辑:张洁]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