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过去一年的网络躯壳

时间:2014-01-02 11: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岁末年终,有网友在微博中调侃似地惊呼:自己刚刚习惯2013,它就与我们告别了。去年12月17日,谷歌发布了今年的时代精神大盘点。它告诉我们“这一年,世界在搜索什么”。曼德拉、iPhone 5s与网络神曲《狐狸叫》一同上榜。这一年,中国网民热搜离婚天后,却更想搞明白斯诺登是怎么回事;他们关注《泰囧》也关注《疯狂猜图》;搜索“为什么”的词条下,排名第一的竟然是“为什么放弃治疗”。谷歌搜索对中国市场的反映并不一定能准确,但其百万兆单位的词条统计数量还是惹人瞩目。

  紧随其后吸引眼球的是百度对搜索关键词的盘点。伴随着对蓝天失守的忧虑,以及美丽中国须破霾的呼声,“天气”在PC与移动端均成为最热搜索词,登上“2013年十大热搜词”榜首。上升最快事件是“雅安地震”,网络流行语则首推“土豪”,大家最关注的娱乐节目是“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最热的游戏是《英雄联盟》,最受关注的手机是三星Galaxy S4、小米3、iPhone 5S……

  此外,还有各大电商对网购数据的盘点。这背后是重构一个数字化2013的尝试,这尝试并非没有根基。更私人化的去日留痕潜藏在对大趋势的归纳中。

  最显而易见的是生活方式的主动改变。有了带摄像头的手机和无处不在的WiFi热点,有了热闹的朋友圈和微博人人,为什么不“晒”呢?餐前一桌人举机“试毒”;所到一处定位打卡,即使不喜欢自拍也总得留张风景;喜逢好商品,遭遇差劲人,“咔嚓”,“发送”。已经有创业团队提供微博书业务,使得用户可以依据一定的模板自主打印自己指定时期的微博,这是新时期的相册、日记和图书。

  无意透露的信息往往会比主动提供的内容暴露更多。技术切入生活的血管,从观察变成延伸,继而成为生活本身。文化研究者告诉我们这样的投射关系:我是我所买,我是我所吃,我是我所观察。而所买所吃所看的,淘宝或是一号店的购物纪录、大众点评网或者饭本的评论、豆瓣的浏览纪录,微信公共账号的推送……可都知道得一清二楚。2013年随随便便点下的数十个赞,也能一路指向个人的网络社交关系图。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往事不可再现。2013年是因特网出现的第53年,淘宝创办的第10年,脸书上线的第9年,智能手机在国内普及的第2年。这一年里,沾在脚底的河底砂砾越来越密集,它们正折射出那一刻的河流越来越准确的倒影。

  技术对生活的延伸离开了最热的,走向更多逐渐冷去的。一个今年毕业的女孩微博上传了一张截屏:搜索无线网时,蹦出来默认记录打头的WiFi名称是她上学时宿舍网络的名字。为起这个名字四个室友笑闹了挺久,那曾是她生命中鲜活的一部分。网络名称后面显示着:“不在范围内”。路由器和人都不在了,手机还记着。

  当生活无时无刻不被技术保存着副本时,以百万兆为单位计的数字河流里,还有多少这样沉睡的、已经找不到实际依附的纪录呢?

  谷歌的年度精神盘点视频里,有卸任的撒切尔、因车祸去世的《速度与激情》男星保罗·沃克和最近离开的曼德拉;而2013年离去留下的庞大数字躯壳里,或许有着生活本身的残存,它属于无数最普通的人。这将是场更漫长的告别。(梦影)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