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霾伏,路在何方

时间:2013-12-11 14:42   来源:广州日报

  空气的高度开放性、流动性决定了雾霾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事情,覆巢之下无完卵,谁也没有资格置身事外。

  江苏、浙江、上海……刚入12月,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据中央气象台统计,截至4日18时,我国已有25个省份、104个城市都深中“霾伏”。各地也在积极治理,譬如河北全省上下正在进行一场狂飙突进式的大气污染治理运动;辽宁省首次给8个城市开出“雾霾罚单”。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路上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有人用这种“黑色幽默”调侃雾霾。当全国过百城市“十面霾伏”、一些城市每年雾霾天气在100天以上、个别甚至超过200天、高速公路因雾霾而封闭、中小学因此而停课……雾霾危害何止“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钟南山院士近日再次警示:雾霾比非典更可怕。

  “雾霾比非典更可怕”的结论,一方面基于危害本身,雾霾“要命”,若以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范畴、程度与深远等综合而论,其危害绝不亚于“非典”。“非典”虽然来势汹汹,但很快过去,雾霾就不一样,若得不到有效治理,它不会自动消失,只会越来越严重。一方面基于雾霾治理之艰巨。艰巨,不仅是治理技术,更多是治理意愿。雾霾一定程度上是GDP“副产品”,而GDP对于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正处于“爬坡阶段”的中国社会仍至关重要,甚至是地方政府的“命根子”。以GDP换清新空气,难度可想而知。像对地方开“雾霾罚单”,说到底也是一种懒政,要是罚款能罚出新鲜空气,那雾霾治理就是小菜一碟。

  十面霾伏,路在何方?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后,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沉重的、无法回避的问题。面对全国大范围、长时间出现雾霾天气,如果还坐视不理、无所作为,或空喊口号、怨天尤人,或寄希望于大风吹散、大雨淋消,就是对公众的不负责,对子孙后代的犯罪。技术层面的治理,或者说雾霾的技术治理,难度并不是特别大。简言之,无非是,禁止新上污染项目,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新增量;关掉一些大型污染项目,进行大气污染减排。一禁一减两手抓,持之以恒,假以时日,空气质量就会慢慢好起来。至于如何才能将目标落实,那就是行政绩效问题。

  国外一些城市也有过类似遭遇,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发生“烟雾事件”的伦敦也是痛下决心,经过数十年不懈努力,才摘掉“雾都”的帽子,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近年来,珠三角的空气大有好转,也拜大量污染企业关停、外迁所赐。禁上污染项目、关掉粗放型项目,势必影响地方GDP增速,这也是难点所系。因此,从根本上还是要破除过去那种“唯GDP论英雄”的错误政绩观、评价观,让地方政府官员从GDP增长率排位的焦虑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到环境保护中来。近日,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对此已有考虑,转变值得期待。

  空气的高度开放性、流动性决定了雾霾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事情,覆巢之下无完卵,谁也没有资格置身事外。是以,雾霾治理既要有属地概念,各尽其责,按照分解任务,完成减排,还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长期的区域合作机制,合力治霾,务求必胜。(社评)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