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在本周二公布的一项评估结果,中国上海的中学生在数学、阅读与科学等方面的能力居全球首位。在所有的评估科目中,上海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比他们在美国、德国以及英国等国家的同龄人领先至少一年的学校教育。
上海中学生好样的,祝贺你们!这一旨在强化对考生知识面、综合分析、创新素养方面考查的PISA评估报告称,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并不是个人具备怎样的知识,而是他们怎样利用自己的知识。经合组织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中国学生在评估过程中表现出的应用知识的能力非常优秀。
上海中学生的突出表现与政府对于教育高度重视,教师水平高,社会、家长、学生对于学习的推崇都有关系。上海中学生的“全球第一”,体现了政府重视教育的若干“第一”——上海市的教育发展与改革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围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许多举措令人刮目相看。诸如普及网络教学、博物馆免费开放等等。
上海中学生不是“考试机器”。学校文化成为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土壤,而不单单是几个课程、几次活动。早在2004年,上海初中语文教育改革就出了一个“绝招”——“爱情课”走进中学课本。旨在让所有的中学生都能在正确的爱情观念引导下,打破人生必须了解的某种神秘,走出幼稚的“朦胧情感”所导致的心理误区,促进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经过近十年的实践,“爱情课”的效果非常之好!
根据相关分析,上海学生作业时间为每周13.8个小时,在65个国家(地区)中也居榜首。喜哉?忧哉?对此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只看作业多,不看多在什么地方;如何去做作业;时间如何分配,就会进入“习惯性猜想”。曾经有一张“卫星拍摄最新中国夜景图”走红网络,沿海城市夜里十分耀眼,而江苏、山东成了网友们调侃的热点,戏称两省大亮全因“学生刚刚开始晚自习”。应试教育模式下,孩子们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在高考大棒的挥舞下,升学率竞争呈现白热化趋势,学生不堪重负,苦不堪言。
在这次国际组织的评估中,上海中学生之所以脱颖而出,就是因为此次评估不仅看他们个人具备怎样的知识,更重视他们怎样利用自己的知识。上海中学生在评估过程中表现出的应用知识的能力非常优秀,为其他地方的教育者上了一堂素质教育课。千万不能再以高考成绩论英雄,培养“读书机器”。那样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也拿不到国际荣誉。推行素质教育,必须将教育改革引入深水区,这方面上海有好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梁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