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需要“质”的发展

时间:2013-11-18 14:02   来源:人民日报

  把握改革发展主动权,需要实现人口“质”的发展、人口结构“质”的调整

  “单独两孩”政策甫一启动,从北京到广东,各地纷纷酝酿落实。既涉及国家发展的人口战略,也涉及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这一新时期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受到广泛关注。

  不管是“少生了1.33个美国”的民间说法,还是“减轻了人口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的官方表述,都说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几十年来巨大的作用与影响。中国改革的伟大成就,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计划生育作为1982年确立的基本国策,在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进步、实现人民生活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飞跃中,可谓至关重要。

  今天,中国的人口发展又走到十字路口。如果说当年人口压力主要是“增长”,今天则可谓面临双重压力——增长压力之外,更添失衡隐患。

  前段时间,“常回家看看”入法引来诸多讨论。这个新法条,不仅折射流动时代的社会关切,更凸显人口发展的时代考题。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平均每对夫妻生育孩子数一路下降到目前的1.5—1.6个。而国际经验表明,妇女总和生育率一旦跌到1.5以下,就很难再回升。另一方面,随着步入“银发社会”脚步的加快,2013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两亿,本世纪30年代中期将达到4亿。少子化趋势与老年化浪潮二者叠加,导致人口结构迅速变化,传导至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层面,则是养老、医疗等全方位的挑战。

  实际上,即便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人口问题也同样形势严峻。20年的低生育水平、快于预期的老龄化进程,导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开始缩减,2012年比上年减少345万人。曾给中国带来巨大比较优势的“人口红利”是否在消失,尚需仔细研判,但所谓“刘易斯拐点”的存在,基本已成共识。在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不能不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一些。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正如人口学家马寅初所说,“在人口问题上,我们要赶的是‘质’,不是‘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有利于逐步实现国家政策与群众意愿的统一,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家庭养老照料功能,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可以说,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启动“单独两孩”新政,实现人口“质”的发展、人口结构“质”的调整,不仅顺应民众的期盼,更可为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保持国际竞争力提供持续的动力。

  法国社会学家孔德曾说,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命运。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事实上,从调整生育数量政策,到调整生育间隔政策,再到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我国生育政策一直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世易则时移,时移则备变”,既看到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也看到人口结构调整的必然性、可行性,才能在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同时把握住“时间窗口”,掌握改革和发展的主动权。(李晓宏)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