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休假”成难负之重

时间:2013-10-08 08: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又是一年国庆。大半年繁忙工作后迎来的七天假期,让不少国人满心期待。然而,伴随着黄金周的到来,一些长假衍生的话题再度进入公众视野。旅游行业乱象致消费者权益难保障;长假出游陷入“人山人海”;“黄金周”对经济拉动价值究竟几何;挪双休拼长假是福利还是负担?此外,那些漂在大城市,因种种原因不能“常回家看看”的人,他们的假期如何度过,他们的选择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无奈与隐忧?

  近年来,关于十一黄金周的存废问题再度引发拷问,延续了10多年的黄金周制度,无疑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长假期间,中新网新闻中心推出一组国庆策划组稿,从“节庆篇”、“旅游篇”、“出行篇”、“乡愁篇”、“经济篇”、“拼假篇”等多角度切入,展现国人“假期百态”。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我们在休养身心之余,不应停下追问的脚步。因为在这些沸腾的表象背后,仍有那略带凉意的现实留待求索。

  国庆系列策划之“拼假篇”——

  “中国式休假”成难负之重 拿什么拯救国人休息福利

  国庆假期今日进入最后一天,意味着人们长达近一个月的“凌乱”作息模式行将收尾。今年以来,多个因“挪假”产生的“超级工作周”和“凌乱工作模式”让“中国式休假”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原本作为“福利”的小长假被指成为人们的难负之重,国人休假尴尬的破解之道仍待多方求索。

  国人进入“凌乱”模式 “上3休3”引发全民吐槽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今年中秋节休息3天,国庆节休息7天,前后有3个周末双休日被调整成只休一天,“混乱工作模式”将持续大半个月,网友“卢小小屹”总结:“自9月16日开始:上3天休3天上6天休1天上2天休7天上5天休1天。”

  为期近一个月的“混乱工作模式”引发公众的吐槽。“史上最乱假期”、“挑战人类生物钟极限”、“假期咋过都注定是传奇”、“放假休到爽,回来忙到爽”……面对“凌乱”的假期安排,人们在有苦难言之余只好“寓不满于自嘲”,看似幽默的言论背后蕴涵的则是深深的无奈。自嘲之外,亦有声音直言不讳地表达不满:“放假变成很累的一件事,还有什么意思啊”、“内分泌要失调了”。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指出,国家之所以选择“挪”出“小长假”,一方面是要借假日拉动经济;另一方面则考虑确实有很大一部分人需要一个较长的假期去旅游休闲。但他同时指出,不能将部分人的需求作为政策制定的全部依据,应当尽可能地兼顾不同意见。

  中国闲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翔表示,纵观其他国家的做法,基本都是“少挪”或“不挪”,“原来日本挪得也比较多,但后来研究显示,国家如果在宏观层面挪动比较多,就会对人的经济行为、身体状况和交通状况产生很大影响,比如说假日综合征。”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