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茶座
@黄一:我们现在的假期安排还是太过死板,应该更灵活一些。拿今年的“两节”来说,前拼后凑,把大家弄得糊里糊涂。刨去周末,中秋至国庆有8天,完全可以将“两节”连起来,从9月19号休到10月3号,没必要将“国庆”与“10月1号~7号”画等号。
@向松祚:多年的经验表明,国庆长假制度弊大于利,应该取消。景区受不了,高速路受不了,铁路受不了,酒店餐饮受不了。更重要的是人受不了。人山人海拥挤不堪,哪里是享受啊?!实行带薪休假制度才是长期可持续方案啊。
@培子妈朱月琴:“十一游,到处看人头,路上车堵车,景区人堵人”。国人长假出游之纠结与尴尬——提倡消费拉动经济,可旅途拥堵,交通不畅,景区人头攒动,管理不善,带来的印象和感觉,令人大跌眼镜,后悔莫及……这也是中国特色的旅游。
十一长假过半,关于旅游方面的“坏消息”挤爆了微博、微信。旅游,特别是黄金周旅游,似乎成了一块“鸡肋”。要走出困境,除了长远上在休假制度方面做调整之外,提升景区运营管理水平无疑是当务之急:一者,乱象愈发普遍、严重,自3日下午开始,各地陆续发生景区容量超载问题,全国假日办接到游客投诉,反映河南云台山、湖南张家界、山东崂山、贵州梵净山等景区接待人数超载、游客滞留问题,而这些情况前几年都有出现;二者,久病却“不自知”,长假期间,以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旅游景区的九寨沟为例,之所以变成“上不去、下不来”的“死胡同”,接客“超载”显而易见,但有关方面拒不承认,一再狡称“接客量属承受范围”,那么不妨试问,从2日晚11时起,管理方被迫开始组织退票,到凌晨3点退票高达8000余张,这还不是“超载”所致吗?
鉴于此,首先,亟须对全国各景区(点)接待能力做一次彻底“体检”,目前各地多数采用的是“报送”模式,由各省市旅游局发通知,各景区(点)依据相关要求填写表格上报,其中不外乎接待人数、停车场车位数、住宿设施房间数和床位数。可以想象的是,这样的“摸底”徒具形式,吹水造假轻而易举,因为门票是景区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了迎客来,接待能力就只能“放卫星”了。为保证数据真实性,应该“上报”与“下查”相结合,对虚报者予以降级、摘牌之类的严惩。
此外,对游客大潮的研判应“见微知著”,方便提前准备应对。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庞大的信息集纳系统,游客出行,无非陆空,而每个地方的热门景点掰着指头都能数出来,将定向购买火车票、飞机票的人数统计起来,再结合交管部门提供的车流量情况,作出正确研判并非难事。在这方面,天气预警信号分级系统可以提供参考,按照客流量的大小和接待能力对比,发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信号,相信游客会做出理智选择。同时,多方多年呼吁的预约游览应在更大范围应用,今年国庆黄金周前黄山景区就对外公布最大承载量,宣布超载将“闭门谢客”,客流控制效果初显,值得提倡,虽然会导致一些游客未能成行的遗憾,但总比到了之后“煮饺子”要好,有序释放市场需求。 (李千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