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举国欢庆,普天同乐,一年之中又一个美好的7天假日开始了。
9月28日上午,“首届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年华”大型活动在位于石景山区玉泉路的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开幕。这项活动是“首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的一部分,给北京市民提供了节日文化享受和文化消费的独特体验。人们在这个大型嘉年华中,可以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表演、展销等多个引人入胜的环节,尽情享受北京的“文化味”,同时又能得到淘宝的乐趣。
受北京市文资办委托,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北京商报》和石景山区人民政府等部门主要承担了活动的组织工作。我有幸受邀参加了开幕式,并先睹为快。据我了解,近些年来,《北京商报》一直努力致力于文化产业的报道,创办了国内首份文化创意产业周刊,在业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如今,他们尝试参与到文化产业中来,整合首都文化资源,举多方之力,动员起来,一起为首都的文化大市场添砖加瓦。
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大有可为。这是因为有历史文化名城和千年古都的深厚文化积淀,同时,又有规模庞大的文化消费群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文化精英人才。北京这座城市不同于其他新兴国家新兴城市的最突出、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北京的“文化味”。北京最迷人的地方,应当说也就是与众不同的“文化味”。什么是一座古老而又崭新的城市“文化味”?什么是北京的“文化味”?老北京人有老北京人的解释,新北京人有新北京人的看法,也许短时间还不能达成共识。对北京的“文化味”暂时没有共识并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需要人人努力,从现在做起,推动北京的文化活动日益繁荣。我相信,随着北京各类形式的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北京的“文化味”就会透过社会的组织机体散发出来,给人们以美好的享受和生活的快乐。基于此点,我非常钦佩《北京商报》热心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努力,也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努力正在使北京的“文化味”越来越浓。当然,以北京之大,以北京人口之多,以北京文化精英人才之众,北京的“文化味”可以再浓一些,也理应再浓一些。任重道远,同志仍需努力。(苏文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