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联邦议院选举投票初步结果显示,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获得约41.5%的选票,成为此次选举的最大赢家。这样的结果没有让太多人感到意外,包括德国媒体在内的大多数欧洲媒体选前预测都认为,默克尔胜出几率最大。
与近年来不少西方国家的大选相比,德国此次选举更关注自己家里的“烦琐事情”,引起一些辩论的话题也大多是内部事务,像叙利亚问题这样容易吸引眼球的外部话题并没有过多提及。再加上默克尔本人表现出的冷静沉稳,很多喜欢炒作的看客感到乏味。《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文章甚至用了这样一个标题:“谨慎的默克尔是不是太无趣了?”
大选不是表演,但在某些西方国家确实演变成了政治剧。大选临近,两党或多党为争夺选票,激烈对抗,不顾实际地竞相靠抬高承诺来取悦选民。大选过后,执政党受过高承诺牵制,不敢或不能有所作为,成为“选票的羔羊”,致使执政力大幅下降。与类似的闹剧相比,德国大选因缺少“噱头”令看客失望,不啻是德国民众的幸事。英国《金融时报》如此评论:德国选战十足的琐碎性可以佐证该国的成功,只有安全而繁荣的国家才有心思就生活中如此琐碎的事情展开政治辩论。
德国人也许缺乏竞选时的表演激情,但德国人不缺少实干精神。德国选民的务实与内向表明,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政治家。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经济形势稳定,财政状况稳固,失业率处于历史低位。与此同时,德国还保持了走和平道路国家的良好形象。这些都是此次大选结果的重要支撑。《华盛顿邮报》分析认为,在凝聚社会共识方面,德国走到了一些欧洲国家的前面。
德国一幅竞选海报令人印象深刻,海报上除了默克尔的双手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幅海报传递的信息很简单:德国民众期待着政府的强大执政力,渴望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行。
德国选举的大幕已经落下,但舆论界的分析仍在继续。柏林自由大学政治社会学教授奥斯卡·尼德迈尔强调务实执政风格的重要性,认可将政治看作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述道:一个领导人的治理能力比打动听众的能力更重要。
类似的思考有其现实针对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数次大选表明,如何避免使政治成为空头支票的游戏、通过真抓实干提升政府的行动力,是不少麻烦缠身的西方国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政治家的领导力和政府的执政力,不可能靠漂亮的言辞和不着边际的许诺来换取。只有沉下心扎扎实实做事,才能真正赢得民众的信任。(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