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被控受贿4755万余元在北京市二中院受审。张曙光当庭认罪,并称其受贿款是用来满足情人的需要,部分受贿款用来参评院士使用。为了实现“院士梦”,他先后受贿2300万元用于院士参评。提到自己的索贿行为,他还当庭自称人品太差,做出这样的事情很恶心。(9月11日《北京晨报》)
张曙光受贿案开审,再次展现了贪官沦陷的惯常路数。但,所谓“受贿为评院士”一说,瞬间让一连串老套的剧情,变得不一样起来。在此官场与学界可随意切换的年代里,公众早就担忧,前者的不良风气会浸染进后者的肌体,透过张曙光的供述,这种猜测似乎成了实在的事实。
囿于张曙光的只言片语,我们无从窥见“用钱买院士”的完整链条。而这,也恰是各方最应追问的地方!手握巨资、一心当学霸的张曙光,到底是如何“争取选票”的呢?于此虽然真相未明,却无碍公众推想:花钱评院士,可行的路径无非有二。或是堂而皇之的贿选,以收买评委来谋求支持;或是“购买”学术成果,借此积累自己的参评资本……
无论张曙光当时采取了何种方式,“07年因7票落选”、“09年以一票之差落选”的结果,足可见他不惜血本的“暗地经营”收效明显。而由此也可印证,看似专业透明的院士评选过程,绝非想象中那般无坚不摧、不为所动。“花钱买院士”的荒诞故事,所揭示的乃是学界的全方位溃败:底端学术人收钱办事,甘当枪手为人生产学术商品;而顶端学者则深陷节操堪忧、底线失守的泥潭。
一个独立性孱弱、高度仰赖公权力分配资源的学术共同体,注定会乐于与位高权重者维系良好关系。现实局面内,学界与官场彼此互通,具备相当程度的一体性。有鉴于此,张曙光花钱参选院士,绝不能理解成,一个出格、孤立的贿选事件。而应视作官员与学界互利共荣秩序中的一例而已。从这一例,必须深挖下去,弄清楚到底是什么情况。(蒋璟璟)